紫荆党|盛事经济下的基层窘态
来稿作者:周小稞
新加坡联合早报常驻香港记者戴庆成最近发表的几篇文章引起了笔者和不少人的共鸣。戴先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了香港与深圳两地餐饮业和零售业的现状,直言香港的餐饮与零售服务竞争力下降,更感叹香港变成了“赶客之都”,港人北上消费的浪潮也因此而起。对于戴先生揭示的问题,大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亲身感受。事实上,除了餐饮与零售外,香港的的士服务也是备受诟病。正在大力推动盛事经济、建设“盛事之都”的特区政府对此大感头痛,并计划在全港推行礼貌运动,向市民提倡好客之道,以重塑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
表面上看,戴先生反映的是一个服务态度问题,但在服务态度问题的背后却是折射出从事这些服务行业的基层民众的焦虑、不安和怨气。试想一下,一名和家人挤在狭小的陋室、时常担心万一失业生活有无著落以及未来退休能否有钱养老的服务生,如何做得到可以每天真心笑脸迎客?经常外地出差、搭乘出租或网约车的人士大多会注意到,司机的行为举止往往是当地经济与社会是否和谐发展的晴雨表。以笔者过往的印象,日本和新加坡的司机向来都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中国内地司机的行为举止在不断改善,香港司机的行为举止却在不断下滑。各地司机的不同表现不就正正反映出各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吗?
不少人也许会质疑,疫情后香港的各项经济指标虽然谈不上出众,但大体上也不差,按理说基层民众的生存环境还算过得去,不应该有太多的焦虑、不安和怨气。这样的质疑确实有它的一定道理。譬如说,民众最为关心的房价最近一段时间已较历史高点下降了两到三成;总体的通胀也大体温和,基本上保持在2%左右的水平;失业率已从疫情期间近 6%的高位回落至不足 3%的低位,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工紧缺,让政府不得不破天荒地引入外劳;就业人口每月收入中位数突破了两万港元大关,较疫情前增⾧一成有余。为帮助民众纾困,特区政府过去几个财政年度还大手笔地给民众发放了不菲的现金或消费券。
不过,在这些看似安心的宏观数据背后,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房价确实有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但却仍是全球最不堪负担的水平。不仅如此,本来就不便宜的房租还在刚性上涨,和疫情前相比,适合基层的新界与九龙小户型租金增加了一成左右。虽然总体的通胀温和,但息息相关的电费、油价、理发、小朋友的各种活动收费等都有明显幅度的上调。尽管收入中位数较疫情前上升了一成左右,但考虑到通胀因素以及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基层民众的手头不是变宽裕了而是更紧巴了,于是就有了种种港版的“消费降级”:两𩠌冒起、北上或者赴日消费等。再加上各种深层次矛盾仍然无解,基层民众感受不到“治”,更何况“兴”呢?
其实,这种基层现实与宏观数据脱节的现象在香港之外也比比皆是。譬如说美国,这些年股市高涨,人均GDP更是大幅抛离其它主要发达经济体,但普通老百姓却感受不到这样的金融“繁花”,“零元购”席卷都市,无家可归者的数量呈现双位数的增⾧,社会撕裂与对立不断加剧。中国内地虽然维持了5%以上的经济增⾧,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还是给基层民众带来了相当的压力,年轻人的失业率开始与欧洲看齐,近期各类恶性事件更是接连发生。相比之下,宏观数据一直被看淡、在很多人看来已“失落二三十年”的日本,反而社会更显得祥和:年轻人不愁找不到工作、房子只要想买就买得起、各类消费也是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基层民众的焦虑、不安和怨气,或者套用内地的说法,如何才能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呢?对此,内地⾧期以来的做法就是通过“做大蛋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路也影响到香港,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丁薛祥就提出要以发展来破解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在顺利完成“二十三条”立法后,香港各界也都表示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作为一个中低收入经济体,中国内地这样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香港这样一个超高收入的经济体而言,“做大蛋糕”谈何容易?在当前地缘政治与周边竞争的复杂环境下,香港传统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备受扶持的新兴产业还需时日才能逐步成⾧起来。
远水救不了近火。在笔者看来,特区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分配已经不小的“蛋糕”上,尽管这样做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但还是比把“大蛋糕”做得更大来得容易。退一步说,即便“蛋糕”好不容易做大了,但如果还是像之前一样分不好,那么深层次矛盾不仅得不到化解,反而还会激化。至于如何分好“蛋糕”,笔者有如下建言:第一、确实变革现行的土地房屋制度,丢弃土地财政思维,通过不断的移山填海与建筑费用的管控,建造高质量而又低成本的居屋,并以成本价出售予基层民众,实现他们拥有自己房子的梦想;第二、确实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搭建一整套可持续的退休、失业与医疗保障体系,消除基层民众的后顾之忧;第三、确实改进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福利资源的分配效率,把有限的资源投放给最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把本已足够大的“蛋糕”公平而又公正地分好了,基层民众即便收入没有增⾧也会有感受得到的“获得感”,进而才会有“满足感”。有了“满足感”,笑脸迎客、“好客之都”还会远吗?
作者周小稞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