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
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三(10月25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明显回应了坊间不少诉求。三项楼市“辣招”皆有所放宽,尤其受到关注。额外印花税的适用期减至两年,持货两年或以上者不用再缴交10%“辣税”;原本为15%的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减半,合资格外来人才由“先征后退”改为“先免后征”。天天嚷着要“撤辣”的地产和代理业界,现在可以形容为“阶段胜利”了。
在股票市场方面,李家超接纳了专责小组的建议,股票印花税将由现时的0.13%下调至0.1%,港交所和金融监管机构亦会检讨股票买卖价差。对此,金融业界当然拍手欢迎。
好消息不少 多人易受落
提振楼市、股市的措施早有传闻,启德建造智慧绿色集体运输,则叫当区居民和发展商喜出望外。政府原本以技术和成本为由放弃了兴建启德单轨铁路,仅以巴士、小巴和自动行人道连接启德跑道区。不知是否因为邮轮码头早前出了乱子,现在政府重新打算以集体运输连接跑道区至港铁启德站,并会于明年邀请供应商及营运商递交意向书。
在鼓励生育方面,两万元的新生婴儿奖励金当然作用不大、聊胜于无,但提高扣税限额、优先安排居屋或公屋编配,的确有助组织家庭。
而普通食肆能够“先发牌、后审查”,限制出售食物由逐项分开申请改由“综合许可证”涵盖,对于有意经营餐厅、做小本生意的市民也是好消息。
延伸去年施政 逐步摸索路径
整体来说,李家超的《施政报告》连续性强,第二份可以说是第一份的延伸。例如为了推广职专教育,去年提出扩大资助学额、研究推出更多应用学位课程,今年则公布会推动成立应用科学大学,提升职业专才教育获得大学学位地位,并预留启动资金,支援有潜质的专上院校成立应用科学大学联盟。比起增加资助、更多课程,今年推动成立大学的作用肯定更加明显。
今份《施政报告》首提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海内外公司到港设立总部或分部业务,惟除了提及会与中央部委探讨便利措施外,具体政策欠奉。未知会否又要再等下一份《施政报告》,社会才能看见明确路径。
事实上,去年的《施政报告》如果能够包括了今年提出的政策、措施,李家超的施政蓝图就会更为清晰、完整。例如去年提出在五年内兴建简约公屋3万伙,但如何解决㓥房问题,要到今份《施政报告》才有著墨。财政司副司长和房屋局局长将领导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花十个月时间针对不合最低标准的㓥房提出取缔方法。
又例如面对人口流失,李家超去年提出“抢人才”,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对于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却只字未提。今年《施政报告》终于加入了“鼓励生育 缔造有利育儿环境”一节,承认“政府必须有政策导向,鼓励生育”。除了支持新生家庭的政策,政府亦会增加公营辅助生育服务名额、幼儿中心名额和津贴、在职家庭津贴、推展学前儿童课余托管服务至全港等。
胆子要更大 步子要更快
解决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半桶水,或者只着眼于提速、增量。邓小平当年南巡,先后提醒深圳和上海改革开放的胆子要更大、步子要更快。今时今日香港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和“破解社会经济深层次矛盾”,同样需要改革开放的精神。香港政府五年一届的任期说短不短,但说长也不长,转眼余下三年多。不论是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抑或制定人口政策,胆子都得更大,步子都要更快。
回看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甫上任已在《施政报告》提出每年房屋供应八万五、公屋轮候时间缩减至三年,还宣布将成立市区重建局加快收地和旧区重建。他上任第二年就提出香港定位要比肩纽约和伦敦,再下一年找来了迪士尼乐园落户,再下一年提出六成高等教育普及率、倍增专上教育学位⋯⋯不管其他争议如何,董建华的《施政报告》确实胆子不小,步子不慢。
政府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当然不只限于发表《施政报告》。因应疫情结束、恢复通关,政府在今年已先后推出“你好,香港”、“开心香港”和“香港夜缤纷”三个大型项目以振兴市道,都是李家超去年《施政报告》所未预见的。惟三个活动掀起了一轮热闹之后,高息环境仍然持续,经济前景未容乐观,社会矛盾未算消散,不少人对于自身前途以至香港的未来充满忧虑。香港人此时此刻需要信心,而《施政报告》的意义就在于要为这份信心提供坚实的基础。
政府将于短期内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和《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明年上半年会制订《香港氢能发展策略》,还有如何解决㓥房问题、发展总部经济、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等,全部都关乎社会对未来的信心。改革必须在当下展开,不能等待下份《施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