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锣敲响一片 立法会送旧年?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立法会阔别三个月后复会,虽然仍为2023年会期,但亦不无新开始的意味。选举委员会界别议员尚海龙星期三(10月18日)在会议上表示,“好荣幸可以饮到‘头啖汤’,在大会休会结束之后第一个议员议案‘开锣’登场,所以我带来了一个锣”,并随之敲响。

尚海龙事后表示敲锣寓意创新及喜庆,“香港需要打破以往的陈旧”。经典贺年歌亦有一句,“你听锣鼓响一片,声声送旧年”。说到送旧迎新,立法会复会后的一个明显分别是议事厅在席人数较以往为多——虽然仍然有点疏落。

立法会在10月18日星期三上午复会,包括审议《202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

“班长”确保人数 议员贡献何在

据说建制派“班长”廖长江继8月建议议员必须出席大会会议,以及尽量参与投票表决之后,据说上星期再建议大会期间如果离开大楼一小时或以上,须透过WhatsApp群组向直选、功能界别和选委界的组长报备,以便统计人数,并令人市民感觉到议员有尽责履职。

出席会议和参与投票也要提醒,本来已不靠谱。而议员多了在席,甚至多了发言,又是否代表尽责履职,大家都知道两者不能等同。敲一下铜锣,唱两句《顺流逆流》,跟议员的工作质素并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认真审议政府提交的法案,有没有督促官员解决社会问题,有没有反映及解决市民诉求。

就拿这次会议为例,议员提出了6项口头及16项书面质询,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幼儿照顾服务人手等问题,并有“跟进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6月30日的重要创新科技指示”及“全面检讨中小企业证券市场制度”两项议员议案,促请政府定期检视推动创新科技发展的措施,以及检讨及改革现行中小企业上市制度。

不是没有工作,但又正如选委会界别议员江玉欢所说,“我问自己究竟市民大众会希望我们讨论什么?议员议案辩论的目的是什么?政府有否关注议员议案?”,并提到以前立法会会议主要集中辩论法案和重要议题,议员议案辩论不多。如何才能推动政策革新,缔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不一定以议员发言次数来作衡量。

新议员不能算新 旧人要自我改革

今次会议三读通过了《2023 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将在6个月后开始分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但《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2023年区旗及区徽(修订)条例草案》及《2023年道路交通法例(1提升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修订)条例草案》及《的士司机违例记分条例草案》皆仍在法案委员会阶段,未知何时恢复二读辩论。

另外,今届会期在内务委员会辖下成立的推动新型工业化事宜小组委员会、北部都会区发展事宜小组委员会、研究避风塘及避风碇泊处相关事宜小组委员会,将会提出什么政策、规划及法例建议,相信亦会反映议员对于改善施政的贡献。

江玉欢谦称“作为新人”,但其实这届立法会已经就任将近两年,所谓“新人”也不能算新。来自民建联、经民联、工联会、新民党、自由党等传统建制的议员,更加没有理由可以得过且过。当照顾者惨剧一再发生、劳工伤亡接连出现、基层家庭无法上楼、学生压力过大、中小企经营困难时,传统建制对此恰恰责无旁贷。

新人也好,旧人也罢,矢言成为治理型政团也好,自称也是反对派也罢,他们必须做的都是推动政府改革施政,而不只是说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