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长何不访星洲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星期一(7月24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和几名高官在新加坡展开官方访问行程,包括分别与副总理黄循财和总理李显龙吃早午饭。

同日,红磡海底隧道的易通行迎来首个工作日,塞车情况与过往相若,运输署署长罗淑佩则表示,车辆一直向前就不算塞车。

罗署长的说法毫不意外地引起一些市民不满。红隧的塞车问题可以说是恶名昭彰,2021年早上繁忙时间平均车龙长约2.6公里,需要25分钟才可过海。这还未算上需时17分钟的东隧,或者屯门公路、吐露港公路等时不时的塞车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挤塞,政府2017年研究在中环实施电子道路收费,2019年亦研究对政府收费隧道及管制区进行挤塞征费。两个项目在去年都已经完成研究,惟前者有如“八万五”,当局只说将来三隧分流后再作决定;后者则只在东隧、红隧和西隧实施,透过分时段收费来调控车流。

研究多而落实少,塞车问题难见尽头,不是官员重新定义就不存在。

新加坡电子道路收费、私家车零增长

与此同时,李家超、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正在出访的新加坡,可以说是改善交通问题的榜样。早在1998年,新加坡已经推出全球首个电子道路收费计划,因应交通情况定期调整计划的覆盖范围和收费水平。他们2018年起亦限制私家车零增长,不多于1600cc的汽车维持在32万辆,1600cc以上的33万辆,鼓励民众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香港下星期三(8月2日)起将实施“633”三隧收费方案,林局长认为可以纾缓三隧的挤塞情况,又提到政府一直多管齐下。但私家车的数量在过去五年再增长接近2万架,相当于超过3.5%。市民在红隧以至主要干道是否就能摆脱塞车,社会自然不无疑问。正值特首率团访问新加坡,他们应对交通挤塞的政策无疑亦值得我们的运输署署长取经。

不过掌管运输署三年的罗淑佩,将于下月15日便升任房屋局常任秘书长/房屋署署长,要面对同样甚至更棘手的房屋问题。交通挤塞、私家车过多、泊车位不足等问题届时将由新署长李颂恩接手,局长林世雄应该给予KPI,不能让问题一届拖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