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同区七年楼龄”将不再?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市区重建局在十年前经常被骂“低买高卖”、赚钱牟利,现在却说是“高买低卖”、结构财赤。不变的是,彼时主席苏庆和认为“同区七年楼龄”有份造成财政压力,此时行政总监韦志成再三建议检讨“同区七年楼龄”机制。
市建局即将发布2022/23年报,主席周松岗和行政总监韦志成近日率先向传媒透露,过去一年录得35.3亿元净亏损,为九年来首次见红。既说九年来首次,“结构财赤”此刻自然言之尚早。本港楼市会否持续甚或长期低迷,市建局未来几年的新盘能否收回成本,现在难以下定论。
不过,无论市建局会否陷入结构财赤,“同区七年楼龄”的机制也是值得讨论。毕竟由苏庆和到韦志成,市建局对收楼开支一直非常关注。凑巧的是,当年有说苏庆和因为想节省兼善里的收购成本而触发谭小莹辞任,现在韦志成批评“同区七年楼龄”的事例也是兼善里,质疑每平方呎1.6万元的收购价是否在帮助业主换楼。
特惠水平历来多变 曾按十年楼龄计价
首先,所谓“同区七年楼龄”,正式来说是自置居所津贴,属于特惠(ex gratia)性质。亦即市建局或者政府在征收旧楼时,除了会按物业市价作出赔偿,亦会给予合资格的业主一笔补偿金,关注的不是收购是否等值交易,而是市民能否在原区置业。
在1978年清拆荃湾西楼角后,香港政府引入了自置居所津贴,土地发展公司以及后来取而代之的市建局同样有此机制。不过津贴是多少,则时有不同,由新楼到楼龄十年的楼价都有。2000年准备成立市建局的时候,政府原意是以十年楼龄计算,但在坊间业主以及立法会议员的要求下,才用了“同区七年楼龄”的准则,并一直沿用至今。
比起“七改十” 政府更要调控楼市
值得留意的是,不论土发抑或市建局,他们收购旧楼都是私人协议性质,亦即是他们可自行决定采用多少年楼龄的标准出价。不过政府收回土地的津贴标准定了在同区七年楼龄,市建局亦没可能改用十年,不然业主宁可拒绝收购,等待当局强制征收并给予七年楼龄的特惠津贴。
所以市建局虽然在过去十年多次表示“同区七年楼龄”的收购价高过,关键仍然在于政府意向。事实上,由陈茂波、黄伟纶到宁汉豪,历任发展局局长都未曾有意检讨机制。当年苏庆和亦曾经估计,政府不会同意修改“同区七年楼龄”的做法。个中原因,莫过于“七改十”必定引起旧楼业主反对,立法会议员自然难以同意。
但另一方面,说回市建局的财政状况。当年政府曾经推算“十改七”只会令重建成本增加百份之一至二,现在就算政府同意“七改十”,对于市建局的收购成本又能节省多少?归根结柢,政府必须从宏观调控、令楼价平稳,才能避免市建局的收购成本节节上升,落成后又不至于要低价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