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泛化”一言惊醒谁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江玉欢、叶刘淑仪、谢伟俊、张志刚……都是爱国爱港的建制派,很少贸然偏离所谓的主旋律。所以,当他们公开批评现在的政治气氛、管治现象,这本身已经说明了一些事情。

这些立法会议员、现任或前任行会成员,对香港的政治环境有第一身掌握,不会只因为内地KOL“靖海侯”的几句话才一言惊醒。他们担忧政府官员矫枉过正,将太多问题牵扯到国家安全层面,这肯定是基于过去一段时间的观察,亦都代表了部份其他建制派的声音。

现在的情况多少亦令人想到上届政府上任之初,与包括民主派在内“大团结”的表象,但余下的就是历史。不但建制派对于林郑政府亦有所不满,就连政府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对于香港的管治问题,我们从来不怕做国王新衣的那个小孩。如果建制派能够正确地认识问题,对政府多作建言,这是社会乐见。

保安局谴责罗健熙的文章混淆视听,该正面的防罪信息扭曲演绎。

动辄批“对抗” 纳不下谏言?

就拿精神健康为例,这不只是治安问题,锤子再管用也不能代替螺丝批。局长呼吁见疑即报,或许出于好意,但读社会工作出身的他,应该也知道此外还有其他因素要顾及。对于社会提出的忧虑,又动辄谴责是混淆视听、扭曲演绎,这无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气氛。

但现在的政治风气、管治问题,也不能够只归咎于官员而已。多少建制派自身有做好表率,社会不是没有疑问。对于主流意见要求政府收回部份粉岭高尔夫球场用地建屋,竟然有行政会议成员质疑“不能排除也有人以贫富差距为借口,而促使社会分化、阶级斗争之政治目的”,这种上纲上线、政治化的操作,跟个别官员不也是如出一辙?

行会成员汤家骅表示,“不能排除也有人以贫富差距为借口,而促使社会分化、阶级斗争之政治目的”。(石恩彤摄)

问题不只是矫枉过正

不少人形容目前的情况是矫枉过正,但这始终离不开线性思维,把问题简化成左抑或右,黄抑或蓝。抱着线性思维,自然容易拿捏不好程度,不小心就做多了,然后又尝试拉回来。但香港的问题不是“太黄”或者“太蓝”,而是出现了极端政治,所以中央才要以国安法和选举改制来排除极端势力在外。

对于暴力骚乱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政府当然要依法打击,以儆效尤。但既已排除了极端声音,余下的人左一点、右一点,黄一点、蓝一点,都不会是问题。正如邓小平亦曾经说“最好多选些中间的人……中央政府从大处著眼,不会拘泥于小节”,香港多几个人批评政府施政,争取这样、那样,甚至可以说才是“一国两制”的原意。

“一国”已巩固 “两制”应更宽

只用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思维看香港,自然会得出难以拿捏平衡的问题,或者期望可以如钟摆般摆回去另一端。但“一国两制”本来是辩证概念,“一国”和“两制”不是此消彼长。相反,正因为“一国”在近三年巩固得多,“两制”就应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就连谭耀宗最近亦表示,现在绝大部分香港人都是爱国爱港,民主党没有被取消议员资格或判刑的都可被视为爱国者,并建议政府要致力团结大多数人。

“一国两制”行之26年,近年还经历了反修例风波、国安法颁布及选举制度修改,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疫情期间更亲临香港说明要旨。如果到现在还以为是收紧抑或放宽管治的问题,那么也不知道是否因为装睡所以无法一言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