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动不起来的港岛南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20年《施政报告》里宣布推行“跃动港岛南”计划,试图将南区打造为“充满活力、魄力、劲力,适合工作、居住、创意及消闲玩乐的地区”,惟有关工作一直未见有多少进度。刚过去的周末(4月2日),发展局局长宁汉豪终于再提醒市民,“跃动港岛南”有一系列相关发展项目,并呼吁大众“一起跃动这个新旧交融、海陆景色宜人的地方”。

宁汉豪在网志表示,鸭脷洲、香港仔、黄竹坑一带将会陆续进行多个休憩处与行人设施的小型工程,又正循加入餐饮元素的方向,研究改善鸭脷洲洪圣庙前地和活化香港仔鱼类批发市场,另外还会着手扩建香港仔避风塘的船只停泊区,以及建造连接海洋公园的深水湾和大树湾码头,当中大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或本体工程都会于今年开展。

当局不能回避指导责任

然而,相对于将“跃动港岛南”说成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官方言论,社会大众对其感觉更像接近胎死腹中。原本作为计划标志景点的“珍宝海鲜舫”,捐赠活化计划因为无人承接难以进行,最后更在去年6月牵引出海维修途中不幸沉没。至于石澳石矿场旧址发展水上运动中心的项目,也是经过一度延期后于去年8月决定取消招标。

无论是“珍宝海鲜舫”,抑或石澳水上运动中心,特区政府都事先表明了不愿花费任何公帑,单纯期望公布整体计划之后能够“坐享其成”,以此结果收场自然不难预见。特区政府如果真是有意打造新的景点,理应领头在该区发展相关的大型项目,就像当初注资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一样,而非寄望市场有人“愿者上钓”。

整个“跃动港岛南”的规划设计是否得宜,同样存在很大商榷空间。像计划主打的“加强连系及易行”、“改善城市环境”、“释放发展潜力”、“激发地区活力”口号,便跟全港或其他地区发展方向无甚差异,看不出任何独特性。去年所谓更新的“总纲计划2.0”,较之旧版只有改动优化海滨范围与删去“珍宝海鲜舫”,亦谈不上什么吸纳持份者意见的元素。

景点发展须有本土特色

凑巧的是,作为“跃动港岛南”主要项目之一的海洋公园,近日刚好也遇上了一场公关灾难。园方于4月至6月间举办“高达之父.大河原邦男50周年展”,此主题本应对中、青年市民有相当的吸引力,无奈却因为活动宣传不足、策划不当等原因,导致开局声势严重受挫,甚至令外界对海洋公园管理层能力及机构文化产生了质疑。

撇开上述问题不谈,单是本地主题乐园需要借助外地品牌“救亡”一事,本身就已足以敲起警号,叫我们反省香港自己是否没有吸引外国以至本地旅客的资本。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打算借助外地品牌,那也应该尽量增加本土特色,惟以今次海洋公园展览为例,香港元素居然仅限于一张特制G高达八达通卡面,显然未善用该系列不同作品屡次出现的香港元素。

宁汉豪网志提到有意借助“跃动港岛南”的鸭脷洲项目,来增强洪圣古庙与海面的视觉联系,并且“传承渔民龙舟文化”,而香港海鲜业联合总会主席李彩华则在电台节目上表示,建议政府仿傚日本“筑地市场”建设一个多层景点建筑。这些主意都有一定发挥空间,但想付诸实行的话,肯定得先制订全面的规划和选出良好的管理者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