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林郑十月出施政报告 “回水”一万挽民望?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消息指,候任特首林郑月娥拟将公布施政报告的时间,由1月恢复至10月,以展现有别梁振英的施政新风。而外界的焦点之一,是她会否趁宣读施政报告的机会,派糖甚至直接派钱。如此或能“买”来一时民望,但林郑月娥首份施政报告更应该做的,并非乱洒公帑或空谈愿景,而是公布一些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向市民彰显解决一系列社会深层次结构矛盾的决心与魄力。

林郑月娥拟将《施政报告》提前至10月发表。(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林郑摆脱CY2.0第一击 施政报告拟“复辟”提前至十月抢闸派糖

1月还是10月 何时宣读意义不同

现任特首梁振英宣读施政报告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月。而施政报告在何月宣读,其实经历过几番变改。在回归之初,董建华按照港英年代的惯例在10月公布,但连任后的董建华因为表示高官问责制仍在试行,因此将本来在2002年10月宣读的施政报告推迟至2003年1月,直至他在2005年3月“脚痛”辞职前,亦未再改。及至曾荫权接任,又回复至每年10月宣读施政报告,但梁振英一上任,又将10月改回1月。

林郑月娥若将公布施政报告的时间,由1月恢复至10月,这个做法值得肯定。皆因在港英年代,当时港督之所以选择在10月宣读施政报告,是因为政府议案要通过落实,需要得到议会的支持,故港督在立法局每年10月新会期开始时宣读施政报告,有彰显行政立法良性互动的意味。若林郑月娥在10月宣读施政报告,则或多或少可显示她寻求改善行政立法关系的用心。

但更关键的是,以低民望当选的林郑月娥,很可能已经没有多少政治能量让她撑到2018年1月,即是她上任半年之后,才宣读她的首份施政报告,尤其她正背负著“梁振英2.0”的负面社会观感,若她不尽快显示自己确确实实有别于梁振英、从速甩开这个莫须有的政治包袱,她的施政只会日益艰难。因此,在考虑到修补行政立法关系上,以至理顺政府施政的角度,恢复在10月宣读施政报告,都是一个可取的做法。

派钱还是派糖好?(视觉中国)

派糖派钱挽民望? 只怕弄巧反拙

然而,一些社会人士的关注点,是林郑月娥的首份施政报告,会否派糖甚至派钱“买民望”?当然,以香港人的“务实”作风,若政府如2011年般人人派六千元,甚至如“长毛”梁国雄多年来争取般向每位香港市民“回水”一万,相信不少市民会心里高兴。

但是,派糖甚至派钱对争取民望,恐怕没多少作用。因为政府年年派糖,不少市民早已习以为常,不会因为政府再派而感到特别高兴,难以为政府赢取多少民望;而最差的情况,更如当年任财政司长的曾俊华决定人人派钱六千元般,因为政策的混乱,被不少市民一边收钱、一边批评政府,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延伸阅读:【01周报社论】一千万元上车盘 让年轻人看见绝望

此外,林郑月娥亦应在税制、住屋问题上,展现她的管治新风。就如她曾说自己有“理财新哲学”,但具体上,这套哲学是如何善用政府手上的九千多亿元财政储备,以至数以万亿元计的政府资产,透过资源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以至在住屋问题上,林郑月娥会如何检讨以置业为主导的房屋政策错失,曾表示公私营房屋比例有进一步调整空间的她,实际上会作出怎样的调整,并在土地、财税,以至人口政策等方面加以配合,推动住屋政策的改变?

在特首选举结束后,社会上对林郑月娥的反对声浪似乎有所消减,但与其说公众对林郑月娥疑中留情,更贴切的应是香港人在经历过激烈的选战后,进入了政治倦怠期,对林郑月娥偏向负面的观感、对社会深层次结构矛盾的怨气,其实未有多少改变。林郑月娥能否“女娲补天”,还看10月施政报告能端出多少坚实的政策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