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细节接连甩漏 治理解难需看全局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星期四(1月19日)出席立法会答问会,他在开场白宣布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离令将于月底正式撤销,又称政府每天都在跟内地协商“通关”做法,而且已经在今次“通关”落实一些务实及创新的安排。不过,部分社区前一晚却有市民为符合“通关”条件排队轮候核酸检测,因供求失衡而被迫排队至深夜造成混乱,其中更包括携同孩子的家长,他们明明预约了下午四、五时,但竟等到次日凌晨一点都未接受检测。

李家超承认有关情况不理想,但他仍然强调各中心检测物资供应充足,还指出事日子全港检测能力仅使用了六成,故此他认为排队原因只是出于资讯不流通。他表示日后会优化和加强发放本港及内地的核酸检测等资讯以便分流,并且也会继续和中央政府、内地部门三方面商讨,争取完全撤销现行“通关”核酸检测要求。

预案维度见微知著

检测中心大排长龙,主要原因肯定是许多市民打算赶于年三十(1月21日)前回内地,而在现行“通关”仍须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的条件下,这种情况无疑是可以预见的。尽管官员在实行“通关”前多番表明当局演练充足、准备妥当,但似乎有关的描述仅适用各个出入境口岸,忽略了适量分配社区核酸检测的份额。

就算市民接受当局难以评估过年“通关”刺激人士在各区的分布情况,当局在这几天理应也可以做好对个别检测站人流激增的应对措施,譬如是实时监测各地排队情况以提早对无预约人士“截龙”,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安排专车接送轮候市民到其他有空余位置的检测站。

随着“通关”逐渐取得进展,水货客、街道阻塞或疫情反弹一类问题会否重现也受到关注。在答问会上回应有关提问时,李家超称“通关事务协调组”已有对应“预案”,然而,从从当初“通关”演练以至上届政府的全民检测等“预案”前例来看,官员口中“预案”究竟是否真正顾及全局,难免令人怀疑。

治理必须综观全局

另外,今次市民被迫彻夜排队接受检测站事件中一度引发鼓噪,除了由于原本预约时间安排形同虚设,还因预约系统于午夜过后便把之前一天的预约视作过期,无法再为“逾期”排队人士进行登记、加上此前“通关”口岸没考虑不少港人不常使用微信程式等现象,以至“安心出行”初期的漏洞与设计问题,似乎都显示港府在使用科技应付新问题时往往出现差错,让原本应该便利做事的工具,反而变成拖后腿的负累。对于一个声称要重视创科的政府来说,可谓莫大讽刺。

作为一地的治理者,政府官员不能只看到社会在一时半刻间的片面需求。免检疫“通关”最直接的挑战固然是口岸处理人流能力,当局对此处理得也不错,但核酸检测需求是“通关”的强制“配套”,政府一早知道愈近过年的日子,需求愈大,但似乎并没有同步作任何有针对性的部署。

社会治理不能单纯“见步行步”,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浅显道理。核酸检测站大排长龙的景象,也许过多两天便会消退,甚至可以预见会在不远将来随着“通关”完全放弃核酸检测的要求而消失,但挨更抵夜苦候公共服务的画面,在香港其实并不偶然。公营医疗服务便不乏通宵排队情况,还有政府正锐意推进的基层医疗健康,各区设施一样有欠均匀。

民生无小事,李家超强调自己重视治理能力,便应在从这些社会细务上多多用心,查找当中暴露的真正问题并对症下药,让市民看到“高质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