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我迷失在这场EMOJI游戏中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当收到心上人一句:“你真系好☺️”,你会觉得对方在开玩笑抑或是真表白?若果变成:“你真系好😜”呢?你有否试过对著电话屏幕中,对方传来的emoji发呆,猜想对方表情中所包含的意义?有否因为一个表情符号使得自己“徘徊地狱又折返人间?”在猜测与被猜测的游戏中,有否发现自己可能已经变成Emoji寄生体?

情景一: “知道喇老板😊”

这个年头,不少人都会用whatsapp交流。自从有了whatsapp后,回复时间缩短、廿四小时随时收到老板whatsapp的情况,相信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生活。当你夜晚十二点刷好牙准备入睡,电话一震,老板麻烦你准备少少文件。你回复一句:“知道喇老板”其实没有不妥,但你内心还是会戚戚然,惶恐:“佢会唔会觉得我发紧脾气?”(他会否觉得我在生气?)为了避免一切误会,你最后决定戴个头盔,加个smile face:“知道喇老板😊”,何其精神奕奕呢!

1963年创造出笑脸的公司State Mutual Life Assurance Company of Worcester曾说:“微笑是传染性的。它是娱乐和医药。这是友谊的食物。”(A smile is contagious. it is entertainment and mediatcine. it is food for friendship. )微笑成为表示友善的表征。很多书籍、很多人都教人要微笑。香港被认为全球最冷漠城市,皆因城市人不微笑。然后政府就呼吁大家对陌生人微笑啊,仿佛世上所有问题就凭一人一笑就可解决。不过,香港人在现实中不懂微笑不要紧,在电话取代面对面沟通的世代,emoji担当起一种新的语言角色,也是一种新的大众表达文化形式,微笑emoji亦担当起弥补城市中冷漠与隔阂的最佳中介。

Emoji成为一个平等于文字的新语言(图:VCR)

由“:-)”到“😊”,自1963年至今长年累月的传导,微笑符号成为全球通用符号,其意涵亦被普遍大众共同默认。不过,并非所有emoji都有足够年资让大家默认成同一意思,特别是iphone与android的emoji经历过几代更新后,新生emoji一浪接一浪,最后连微笑都出现十几种样式😀 😃 😄 😁  😊 😇 🙂 🙃 😉 😌🤠🤓 😎😺 😸,每个emoji放在不同的语境、语句之后,所造出的效果都会不同,有时更将本来的话扭转成其他意思。例如外国就常常出现攻击字句加一个微笑符号,以表示自己其实是在开玩笑。字句中的伤人性与攻击性,就被一个表情符号冲淡甚或取代。Emoji成为一个平等于文字的新语言,因为在“虚拟世界”中,Emoji犹如是我们“真实面部表情”,为文字增加情感,甚至取代单词,为文句提供上文下理,最后影响我们接收的意思。虽然我们传出😂 🤣 时,大多数都不是真的在现实中“笑到喊”,但我们看到对方传来的😂 🤣 时,内心还是会自动填补到对话间的空白与单薄。

到底是Emoji的意涵大得使我们都可在既忙碌又疏离的生活中得到满足?抑或是我们的内心其实只在渴求这片刻又浅薄的接触,好让我们不至于在这个城市寂寞至死?

情景二:“今晚 🍑 🍌?”

微笑符号经年月沉淀成为共识,但诠释空间缩减。不过崭新的Emoji就像密码,大多未经年月洗礼,让意涵留有游走空间。曾有夫妻坦言在whatsapp中会全以emoji对话:“Emoji没这么直接,更有情趣。”若然在工作日常收到情人的一个whatsapp,问你:“今晚 🍑 🍌?”你认为对方是邀请你今晚不如一起吃蜜桃与香蕉,抑或有别的含意?

这些新一代符号当中所留有的暧昧空间,成为当代人的共同情趣,让沉闷的人生多一分小色彩。(图:iStock)

这些新一代符号当中所留有的暧昧空间,成为当代人的共同情趣,让沉闷的人生多一分小色彩。当中的卡通化也省却肉麻的对话,让情趣幽默又不落俗套。不过,Emoji就如一般符号,传送者所传递的内容,与接收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有可能出现断层情况。不少人会特意以暧昧的Emoji叫人摸不著头脑,借以“暗串”他人,让自己内心“暗爽”。但在更多时候只让对话落入“迷一般的状况”,叫人怕自己想得太远,无中生有。若果有个日日对你“夭心夭肺”的下属只传给你一句:“🐵 🙉  🐒 ”你可如何解读这三个emoji?若然老板传来一个:“🕺”又该如何解读?你会直接问他抑或自己无限诠释?

纵然如此,许多人仍热爱使用Emoji,根据统计,92%使用社交媒体与通讯软件的人会使用Emoji。是否大家都同意史丹福大学语言系博士,研究Emoji的专家Tyler Schnoebelen所说:“Emoji在讯息中让你诠释一种自己的风格,别具意义和渲染力”?不可否定,留有诠释空间的Emoji已成为商机,有人以此写了一本书名为《How to speak Emoji love》,以Emoji符号教授约会贴士、床上缠绵密语、分手借口、浪漫电影与歌词等。例如一个桃加两只手掌等于“啪啪啪”;甚至连六九的性爱体位,借用十二星座一个图案帮忙传情达意等。现在更有不少人或机构生产系列式Emoji供人下载,每套大概几元到十几元。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更因明星效应,带动Line由App Store社交榜长期排名20左右升至第二的位置。LINE当中每套1-2美元的表情包超能陆战队的表情包,为LINE带来每月平均收入约2000万美元。而LINE于2015年就靠表情包狂赚2.68亿美元,几乎占2015年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大家仍能记起林郑直播时的“嬲嬲海”吗?

情况三:爆“嬲嬲”

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在此世代下实属自然。眼见大众玩得兴致勃勃,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当然各个平台都参与其中,好让用家觉得平台不老土落后。而香港最多人使用的Facebook也于去年二月推出新功能,让用家除了赞好外,更可回应“劲正”、“哗”、“嬲嬲”、“哈哈”、“惨惨”。但此种回应功能,背后到底是扩大了用家的选择,抑或是缩窄用家的语言能力,最后不利沟通呢?

上月特首选举中,候选人纷纷加入Facebook行列宣传自己。大家仍能记起林郑直播时的“嬲嬲海”吗?不过“嬲嬲海”可有千万种解读方式:是“嬲”林郑是中央指定接班人?是“嬲”林郑是“CY2.0”?抑或是“嬲”林郑的态度太家长式?还是“嬲”林郑没有落区?“嬲”林郑不懂在地铁站入闸?还是“嬲”林郑太迟宣布参选?“嬲”林郑没有一招打败曾俊华?“嬲”林郑的政纲不够完整?还是有别的含义?

在按下“嬲嬲”键时,大家心里所想的到底是甚么?若果大家明明有千言万语要说,何以最后只以一个“嬲嬲”回应?单以一个“嬲嬲”又是否足以让林郑知道自己的不足?如何在一个嬲样符号中知道自己的错误?情况会否像你的情人突然整晚闷闷不乐,一声不响,单以一个“嬲样”对你,然后叫你“返去反省下”一样?这样的话只会让沟通失效,沦为单纯的情绪宣泄,却没有有效地让信息传递给对方。若单方面的传递并不构成沟通,那么使用Emoji会否只让人的存在变得更寂寞?这种以表情符号主导的接触,真的可让我们可在既忙碌又疏离的生活中得到满足?

若然长期惯性以Emoji沟通,又会否影响大家的语言能力,甚或思考能力?

听闻现在是“文字无价”的年代,一切转为图像表述。不过,语言本是用以表达自己以及沟通的载体,同时也是不少人用以思考的中介。不少学者早已觉得现存的文字不足以表达人的想法与追求,认为文字有限制。不过在Emoji代替文字回应的世代下,现时在Facebook上不少人连文字都会回复“已like”、“liked”、“俾个like你”。人的情感只是单纯的“like”、“love”、“wow”、“sad”、“嬲”吗?人的情感许多时却是自己也说不清楚,更难以用Emoji交代。有否试过看青春爱情片后,有少少感慨但又有少少开心,但同时又有少少忧伤的心情?这种百感交杂的心情可如何以Emoji表达呢?难道是“😭😌🍂”?若然长期惯性以Emoji沟通,又会否影响大家的语言能力,甚或思考能力,最后使我们只单纯归纳自己的情感为“like”、“love”、“wow”、“sad”、“嬲”?人是如此单薄的生物吗?

不过无论你认为Emoji是可怕的,抑或是可爱的,在这个世代我们都无可避免堕入Emoji的漩涡。所以若觉可爱,尽情享受;若觉不妥,小心使用。而若然爱我,请按赞,若有话想回应,请留言吧,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