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趋之若鹜的市区单位
比起不承诺告别㓥房的发展局局长,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至少在姿态上给予社会更大信心。她在立法会回应议员提问时表示,由于未来十年公屋供应充足,加上简约公屋及过渡房屋,相信香港将不会再有租金昂贵而又环境恶劣的㓥房。
何局长的推算不复杂。市区㓥房呎租40元,简约公屋将会是8元;前者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呎,后者70平方呎或以上。政府提供了更好选择,市民自然不用再屈就于昂贵而恶劣的㓥房。至于公屋轮候“三年上楼”的承诺,局长虽然矢言这个是政策目标,但补充说轮候时间涉及很多因素,假如市民心仪港岛单位,轮候时间将会较长。
骥华苑最贵531万 启欣苑破万蚊呎
事实上,市区(港岛和九龙)公屋由于申请人数过多,2015年以后已经不予新申请,市民只可以选择扩展市区(包括沙田、荃湾、葵涌等)、新界及離岛的单位。而且港岛不只公屋,居屋也是供不应求。周二(11月8日)公布价单的北角骥华苑售价介乎248万至531万,高层呎价超过1.1万元,但依然大受欢迎。原因无他,除了海景之外,位置亦邻近北角地铁站,上班或约朋友也非常方便。同期公布的启德启欣苑最贵单位亦叫价479万,呎价逾1万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因为资助房屋不多在市区。根据房屋署网页,237个公屋屋邨之中26个在港岛区,83个在九龙区(其中逾半在观塘和黄大仙),其余过百屋邨也在新界区。但除此之外,更在于香港的经济活动集中在了维港两岸,以致许多市民也希望能够居住在港九,就近工作和消遣。按2021年人口普查,368万工作人口中47.2%住在新界和新市镇,但只得29%工作人口在新界和新市镇上班。
香港需要一个新“市区”
这亦是为什么我们强调,政府必须拉松香港的发展规划,令新界也有足够的经济活动。这一方面减少市民的通勤成本,另一方面缓和市区的商住用地价格。《施政报告》形容北部都会区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其实在新界建立另一个核心商业区,更准确而言是释放大量的潜在经济能力,把省下来的成本花在发展和经济活动之上。
从这个角度看,打破香港扭曲的地租结构,调控市民的生活成本,不只改善基层和夹心阶层的生活水平,所释放的潜能亦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公平公义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而是统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寄语香港“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也是这个意思。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已提出将金钟道政府合署近四成办公室楼面面积迁往北部都会区,带动该区发展并腾出核心商业区土地,是一个可取的起点。但第一步并不足够。当市区单位令人趋之若鹜、供不应求的时候,香港需要的是新一个“市区”。特首应该以核心商业区的标准建设北部都会区,并提出更多实际政策,制定具体指标,提速、提效地落实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