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其实不难
香港田径总会上周五(9月16日)宣布,取消原定11月举办的渣打香港马拉松。翌日,原定明年在港举办的世界龙舟锦标赛,亦以旅客检疫安排严格为由,将改由泰国举办。另外有报章指,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游轮亦放弃在香港重新推出公海游计划。接二连三的不利消息传出,社会对于放宽防疫措施的诉求有增无减,当中以“0+7”最为强烈。
政府在8月8日已将来港酒店检疫日数由7日改为“3+4”,即3日酒店检疫及4日医学监察,显著减少检疫成本。但入境数字反映了“3+4”的吸引力有限。8月8日至14日的机场抵港人次约为3.8万,两星期后虽然曾增加至4.3万,但其后已回落至不足4万。若然入境检疫能改为“0+7”,抵港人士完全不用租住酒店,不但外地人士将更乐于访港,本地市民相信亦会踊跃外游,尤其是日本政府很可能会在短期内放宽自由行。
未大幅收紧应对今轮疫情
当局明显亦有放宽的打算,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日前便表示正积极考虑。然而,不少人仍然抱怨政府的放宽步伐过慢,商界的怨气尤其大,有所谓“内循环只会内出血”的说法。毫无疑问,政策必须平衡防疫和经济需要。而卢宠茂既然主管医务政策,自然须考虑公立医院的承受能力,甚至是对内地输出疫情的风险等。从这角度看,他的审慎态度应该值得社会理解。
事实上,现届政府上任以来,本港疫情一直升温。卢宠茂在7月曾推算9月上旬至中旬的每日入院人数将逾1400人,要调动超过5千张医院病床。8月起个案增幅的确显著增加,9月8日更曾录得单日1.1万宗确诊个案。但即使如此,政府在此期间只要求8人或以上宴会须有快速检测阴性证明,以及下调疫苗通行证适用年龄,此外并无其他收紧措施。从这一点来看,政府对经济活动和社会需要的平衡,已经值得肯定。
而在没有大幅收紧防疫措施的情况下,最近一个多星期疫情反复回落,周一(9月19日)公布的新增个案进一步降至约6千宗水平,住院人数亦稍为减至2647人。即使未能说完全受控,但对医疗体系的负担或许已过了顶峰,某程度上香港算是过了这次的压力测试。袁国勇等四名港大专家便认为,本港社区基本已建立防重症屏障,现时应考虑变阵,让市民于冬季来临前有足够的混合免疫力。
输入个案的压力料可承受
集中在入境政策来看,“3+4”实施一个多月以来,输入个案不但没有增加,而且占香港个案总数的比率下跌至不足2%。当然,占比下跌与本地感染个案的数字增加有关,不代表风险全然可忽略。但另一个事实是外围疫情同步在回落,每星期全球个案总数由8月8日至14日的586万宗下跌至上星期的249万。故此即使政府采取“0+7”,每周抵港人数增加至10万以上,若以占比低于4%甚至3%来推算,输入个案的数目应该仍为香港所能承受。
要减少抵港人数中的新冠患者,维持登机前的核酸检测要求当然是一个做法。但考虑到不少人认为在外地进行核酸检测并不容易,当局可考虑以快速抗原测试作为替代。至于抵港后的检测和医学监察条件,较密的规定必然有助减少隐性传播,对防范社区爆发有一定作用。换言之即使放宽“0+7”,当局仍有不同方法可防控疫情。
其实政府既已打算11月举行国际投资峰会及七人榄球赛,其对外开放的路线是肯定的,只是目前未有最新公布,外界才多顾虑。田总迳自取消渣马,便是对当局的一记提醒:官员若能及早给出路线图,交代一篮子考虑因素,诸如输入个案数字及占比、重症数目、接种疫苗比率等,社会才不会无所适从。而社会各界既然一再呼吁开放、复常,便更应该鼓励亲友接种疫苗,尤其是比例仍然偏低的老幼两端,好让对外通关、疫情回升的时候有更充足的免疫能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