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展“一带一路”合作知易行难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周四(8日)出席贸发局及七大商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座谈会,重申了副总理韩正希望香港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的讲法,寄语港人善用自身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及商业经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随着中国与西方的对抗愈来愈白热化,以及先进地区经济深陷结构衰落,“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发展大蓝图也愈来愈重要。香港正经济由治及兴的复苏阶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关注“一带一路”也多次被放上香港的经济议程。近日,民建联更兵分三路外访东盟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几个国家,期望能加强香港与东南亚各国政府与商界的沟通和合作。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出席贸发局及七大商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座谈会。(新华社)

进入“一带一路”市场欠“先行者”

不过,要香港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说起来简单,但执行上来却有很大困难。例如“一带一路”国家之中,东盟比起中亚、西亚等地区对香港而言已属于比较熟悉的地区,但一谈及到当地发展和做生意,不少港商仍然显得非常犹豫。近日,商人施永青就撰文指出香港商界认为到“一带一路”地区做生意风险高,在法制和金融支援方面都不及已发展地区,而且他们长久以来已习惯了跟已发展地区做生意,建立了人脉等互联网,若到这些地区则要重新起步,都令很多港商在实际行动时感到犹豫。

民建联近日组团到东盟国家考察。(民建联提供)

香港与内地在投资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内地有强而有力的国企,国家说要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首先一定是国企先行进驻,由国家层面谈出一些大宗生意,例如基建或是资源采挖等,再以此拉动其他私人企业参与。香港没有国企这样的“先行者”,有稳定实力的私企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言投资,结果往往是大家互相观望等待,最终还是回去跟已发展地区做生意。实力较低、较具冒险精神的商人,在当地要成功已经不易,更鲜有能起拉动投资效果。

等待是下下之策

应对这个困境最差的方法便是等待,等到已发展地区的经营环境真的很差,又或是这些“一带一路”国家开始稳定起来。这样不单失去了进入市场的先机,更谈不上配合国家发展大局了。国家自2015年大力提倡“一带一路”至今多年,香港便等待了这么多年,结果只是一事无成。商人遂利是本质,这是资本运作不能改变的定律。因此要吸引港商投资及开发“一带一路”,最根本的方法仍是令他们觉得有利可图;而要做到这点,政府必须有更大的角色。

首先,“一带一路”国家众多,香港应该集中精力开发一些与香港有密切连系的新兴发展地区,就例如东盟国家与香港在海路运输上本身已有往来,港人亦普遍比较熟悉这些地方。其次是,政府应该主动与内地交流,将内地国企“先行者”的优势分享给港商,减轻港商要冒的风险。例如国企需要外判合约时,港商如果亦能入标争取,就可以借助内地国企之力进入东南亚市场。此外,政府亦应该担任中介角色,积极化解港商与当地政府在融资、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矛盾或冲突,减低港商经营的不确定性。

一些意见认为香港可以复制以往在内地成功的“前舖后厂”模式到东南亚的发展中地区,但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不少西方大企业早已开始这么做,例如很多西方品牌已在越南设生产线,港商在这方面难言有优势。要成功开发到东南亚的商机,不能依靠老办法,最终还得看港商的创新能力。而政府能帮助的,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具有创意的计划提供投资便利。例如可以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投资到指定香港与东南亚贸易的领域。因此要配合国家发展大局,不单港商要改变思维,政府也要改变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