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支持收回粉岭旧球场
在环境咨询委员会押后审结粉岭高尔夫球场的环评报告后,社会的讨论仍然炽热。环咨会主席黄远辉表示缩减发展规模,可能有助通过环评报告;前特首梁振英质问为何当年未做环评,就指定要发展粉岭高球场;香港高球总会亦在报章撰文,表示坚决反对收回粉岭旧球场。
高球总会的文章表示“把高球和房屋放在对立面之上”是“极之不公平和混淆视听”,诚然正确。因为收地建屋,本来就不必然损害高球体育的发展。须知道粉岭高球场由旧场、新场及伊甸场组成,各自有独立的18个洞。近四年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建议保留140公顷用地,只收回旧场所在的32公顷用地时,便明言是平衡了体育发展的需要,认为“余下140公顷的球场用地相信仍有足够条件可供继续举办国际高尔夫球赛及球员培训”。
政府方案已考虑高球及环保需要
在回应土供组报告的时候,政府亦肯定了粉岭高尔夫球场对推广高球运动发展的贡献,“包括作为本地高尔夫球精英运动员的主要训练场地及举办国际高尔夫球赛事的场地”,及“向很多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开放其设施”。虽然有持份者表示旧场的草种和疏水能力令其与另外两个场地不同,能够在潮湿多雨的夏天举行重要赛事,例如香港女子高尔夫球公开赛,但正如政府同时指出,香港高球运动“不会因粉岭高尔夫球场局部发展方案而无法推广”。更何况商界以至政府也可以另觅土地增建高球场,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把政府收回32公顷粉岭旧场的决定等同是扼杀高球运动?
另一些人从环保的角度反对收地建屋,但环保和收地本来也不是对立。事实上,土供组的报告早已经指出,若然政府决定收回32公顷用地,高密度的发展也宜“集中于旧场目前主要用作停车场的部分”,减少对球场生态及保育的影响。而政府在5月完成详细技术研究后,亦计划仅在北部的9.54公顷用地建屋,因该区目前已为停车场及职员宿舍,整体生态价值为“低至中”;余下南部的土地“基于生态方面的考虑予以保存,把发展减至极少”。
由此可见,170公顷用地只收回32公顷、32公顷只发展9.54公顷的规划安排,本已考虑了高球运动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育的需要。若给发展方案扣上“扼杀高球”、“不顾生态”之类的帽子,只怕那才是民粹的声音。
收回土地又岂止球场一隅?
尤其讽刺的是,球场用地众所周知属于政府,过去多年以象征式金额租予球会使用,现在收回发展竟也遇上百般阻挠。政府施政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先,既然收回32公顷能够在短中期内提供公营房屋,以解燃眉之急,自然应该坚持为之。即使南部用地的发展要减至极少,政府收回后的可行方案仍然不少,例如坊间提及的用来作中央公园,甚至也包括作为球场开放予公众使用,以作为访客果岭费近2千元的粉岭高球场以外的平民选择。
政府因着高球运动以及生态保育,已将建屋用地一再缩减至仅得9.54公顷,对于住屋需要自然亦应该另觅补偿。早前民间组织本土研究社便指出,粉锦公路以北的青山公路(古洞段)两旁用地亦有发展潜力,现时为地产商土储及棕地群。政府是否也应该收回土地,以配合9.54公顷用地以至北部都会区的整体规划,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