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清洁工才能做好垃圾处理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政府近年提升外判清洁工的权益,尤其是在薪酬安排和投标准则,但在工作设施和装备配置仍然乏善足陈。有调查报告指受访的食环署垃圾站清洁工即使在翻新和新建的垃圾站内工作,身体仍然不适,部份原因所占比例还较旧站高。

乐施会周一(29日)发表6月至7月委托机构访问200名食环署外判清洁工的结果,逾三成受访工友于已翻新或新建的垃圾站工作。近三份之二受访清洁工表示与闷热潮湿和空气不流通有关,多达43%的受访工友指雇主未有提供饮用水及13%指雇主未有提供帽子,反映相当部分雇主没有完全执行劳工处“酷热环境下工作预防中暑”指引。垃圾站环境恶劣,只有半数受访者会在站内休息,当中只有约12%表示所属站点有冷气机或空气清新机提供。

逾六成半受访清洁工友在垃圾站内工作时经常感到身体不适,空气闷热和不流通为主因。(乐施会提供图片)

部分员工不商在新垃圾站更普遍

报告倡议政府要增加消暑设备,以至向员工发高温津贴,建立酷热停工标准,在久未翻新的垃圾站类似给巴士员工专用的休息室等。几种措施也值得政府考虑,但报告带出一个深层问题,就是为何政府部门对前线员工的工作环境长存漠视。

近年食环署正在翻新或新建垃圾站,那么新站理应缓解旧有问题,而且食环署在官网也列出几个设备齐全的垃圾站,展示改善清洁从业员的工作环境的例子。然而,研究报告指出竟有有逾四份之一的在新站工作的工友指蚊虫鼠患问题导致身体不适,有六份之一表示除臭系统欠佳,两者比率较旧有垃圾站还要高,表示闷热潮湿的比例也达五成。

为何部分身体不适问题会在新站更普遍?这很大机会来自食环署没有把员工列入设施规划的持份者,而规划时依循旧有规条。

食环署共处理超过一千个垃圾站,当中只有164个属永久性垃圾站,有电力及水供应,亦有储物柜或其他电器供员工使用。(莫家文摄)

考虑垃圾站设计 清洁工竟不获咨询

在发布会上,乐施会和工会代表批评规划和设计垃圾站时侧重改善垃圾处理,忽视员工福祉,即使新站亦如是,例如新站通风异味不排出社区,表面上惠及了社区,但结果臭气积聚站内,由工人承受。又例如休息室空间小,数人逗留已经拥挤,亦未有跟处理垃圾地方分隔。简单来说,整个过程没有全面“以人为本”。

报告发表后,食环署职工权益工会副主席李美笑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出,食环署参照内部指引列出垃圾站应有的设施,但过程中鲜有考虑设立员工休息室、更衣室,甚至连管工工作空间也欠奉,建筑署之后按食环署“餐单”设计垃圾站。日后清洁工表达设施不足时,食环署碍于改建困难,通常只能小修小补,例如在储物室添加抽风装置兼做休息室。市区垃圾站设施不足,不少乡郊地方的垃圾站连水电和厕所接驳也缺乏,情况更糟。少数如丹拿道垃圾站设备齐全,李美笑指因为该处由私人参建,设计质量才得以提高。

废物处理过程在可见将来也不会完全自动化,仍然要依靠大量清洁工。虽然工友大部分时间在外执勤,但他们亦要来回垃圾站补给、更衣、储物、休息,亦有一部分工友驻守站内处理居民商户垃圾。作为市政服务提供部门,食环署必须为垃圾站具备员工设施,而且要恒常与前线员工保持密切沟通,征询使用者意见,并因应意见修改垃圾站规划指引。即使实际的服务提供交由承办商承办,但食环署亦要联同劳工处时刻督促承办商履行雇主责任,做好应对酷热天气等劳工保障,严厉处罚违规承办商。新政府成立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改善香港环境卫生和市容,可见清洁工友的工作量和压力会更沉重,改善工友工作环境更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