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不必撤辣 楼市要软著陆
汇丰和渣打银行周四(18日)上调拆息挂钩按揭(H按)的锁息上限,以同业拆息走高及最优惠利率不变的情况而言,H按实际息率由2.5厘升至2.75厘。加上新冠疫情打击市场气氛,以及政治局势引发的移民潮,愈来愈多人担心楼市下跌,要求政府撤销“辣招”以作提振。
根据差估署楼价指数,本港楼价在过去四年反复上落,波幅约莫一成。惟楼价指数在去年9月达到398.1历史高位后至今反复向下,而且今年4月、5月及6月的楼价指数皆较三年前为低,意即2019年同期购入单位的市民现在即使过了三年期限,不用缴付额外印花税(SSD),但出售的话仍须损手离场。而对上一次这样楼价三年不升的情况已经要数到1998至2003年的楼市低潮,无怪乎社会上开始有人担心,廿年来只升不跌的香港楼市或者已经转势。
撤辣三理由:无用、过时、振经济
近月要求政府撤销“辣招”的呼声众多,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虽然最惹人关注,但更多声音其实来自地产商以及地产代理业界。他们的理据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辣招”作用有限,例如有人指出“楼控措施频频加辣,仍然无阻楼价升势”;二是不合时宜,例如有业界反问“原先辣税出现的原因现今是否一样”,甚至有人直言“香港楼市目前并不存在投资过热,‘辣招’本就应适时退场”;三是撤辣有利经济,例如说“市场普遍相信‘减辣’有助提振本港楼市,惠及经济”,以及“加速物业市场疫下回勇且带动经济”。
当中部份人针对的是打击非本地人置业的买家印花税(BSD)和/或双倍印花税(AVD),也有人主张全面检讨“辣招”,例如缩减额外印花税及放宽双倍印花税,“有助增加换楼机会”和市民“喜欢一层楼自住,一层楼收租”。
有效打击炒风 投机风险犹在
首先,“无阻楼价升势”并不能否定“辣招”的成效,因为其可能令升幅放缓,亦即若然没有推出“辣招”,楼价便会更加高不可攀。其次,以额外印花税为例,港大教授、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邹广荣的一项研究指出,在2010年前多达两成售出单位的持货不足两年,但在2010年及2012年分两轮引入“辣招”后,持货不足两年的交易占比大幅减至接近零。而比对印花税统计资料及二手楼交易买卖宗数可知,自2014年至今涉及额外印花税的住宅交易占整体宗数多数时候都在2%以下。
不少意见认为,额外印花税只是将出货日期延后,并不能够遏抑投机活动。但持货时间愈长,投机者的资金流动性便愈低,涉及的投资风险亦都愈大,“辣招”无疑增加了投机难度。至于近期楼价回落,连续三个月的指数低于三年之前,诚然令到住宅买卖变得无利可图。但须注意的是,仅在去年9月楼价指数才创新高,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指数其实仍较三年前同期高出约莫9%,楼市吸引投机的基本面是否已经消除,目前言之尚早,现阶段不应贸然“撤辣”。
本地人优先置业 外客未必要双重税
至于2012年推出的买家印花税,虽然同样有打击投机炒卖的成份,但原意同时包括了帮助本地市民优先置业,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便说要“优先照顾、回应本地永久居民”。当时一手楼出售数目约莫在每年1.1万至1.3万之间,加上居屋尚未复售,住宅单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严重。近年一手楼的推售数目虽然约莫在1.5万至2万之间,而居屋推售又从一年4千多个单位增加至约莫9千,但从新楼以及居屋超额认购动辄数十倍的情况来看,住宅单位显然仍然供不应求。既然如此,优先帮助本地人置业的买家印花税便有维持的需要。
而2013年推出、2016年“加辣”的双倍印花税,按时任特首梁振英的说法,是为了“遏抑投资需求”,“即自己已经有住宅单位,继续去买住宅单位这个需求”。置业放租当然能够满足一些市民的租楼需要,但众所周知楼价及租金的升幅远远跑赢通胀,不少人选择租楼只是因为缺乏财力“上车”,是不能而非不为。而因为他们只能交租、无法享受投资物业的回报,与有楼人士的财富差距也在扩大。既然目前楼价及租金仍然高昂,自置居所比率亦都偏低,政府自然有必要维持双倍印花税以协助无楼市民置业。当然,首置自用的非本地客是否同样应该获得豁免于双倍印花税,这亦值得政府考虑。
楼价高令市民吃苦 把握时机有序降温
不少人希望放宽“辣招”以提振楼市,但若然“提振楼市”指的只是令楼价继续上升,那么广大市民只会更难“上车”而非受惠。若说“提振楼市”是要令交投再次活跃,那么我们仍然要问,当中的交投是满足市民的真正需要,抑或只是投机行为。纵容投机或许能令地产代理多赚佣金、政府多收税款,但推高楼价的代价最终只会由市民承受,衍生楼奴、蜗居、㓥房等问题,社会整体得不偿失。
归根结柢,本港楼价及租金在过去廿年分别上升429%和112%,远超物价通胀的52%,并产生了楼市只升不跌的错误预期。在现今的“撤辣”呼声中,我们反而应该庆幸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双倍印花税在过去打击了投机及投资行为,减低了楼市的泡沫化速度,因而更有能力面对现在的经济及金融风险。
美国联储局的急剧加息固然可能冲击本港楼市,但联储会点阵图显示的2023年预期仍只是接近3.8厘,而且美国2005至2006年以及2018年的加息期间,香港楼价只是平稳发展以及回调不足一成。当然,目前除了加息以外还有其他不利因素,坊间对楼市如1997至1998年间般崩盘的忧虑,也是可以理解。但避免楼市崩盘,我们需要的是软著陆,而现在正是时候有序地令楼价达至合理水平。贸然放宽“辣招”以“提振楼市”,反而容易令本已泡沫化的楼市进一步风险加大,最终只是推后而非消弭危机,决策者不得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