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隔离未足与内地通关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副司长卓永兴在星期三(8月17日)出席立法会前厅交流会,会后陈国基回应传媒提问说特区政府一直有跟内地商讨“通关”问题,另外更有消息指他在交流会上向议员透露曾跟内地建议“逆向隔离”安排,并且提出具体运作模式、人员可由内地部门来订立及管理,而对方亦正考虑有关方案。
相比往返大陆,对海外“通关”近日取得的进展明显更多。政府在上星期一(8月8日)宣布海外或台湾由机场抵港者从七天酒店隔离改为“3+4”,即三天酒店隔离和四天家居监察,措施本身在上星期五(8月12日)正式生效,在那之前有部分酒店亦先行容许已检疫三天者离开,由此起算十日间总计入境旅客合计有78,281人次,比前十日高出两成以上。
需要考虑隔离措施安排
政府今年5月停运青衣、新田、港珠澳人工岛、洪水桥、粉嶺马适路及元朗潭尾六间方舱医院,不少声音认为可将这些方舱医院转作本地“健康驿站”,让打算赴内地的港人先在该处完成指定隔离期,然后再循“闭环”途径返回内地。但在疫情回升之下,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的入住人数已约七成,启德方舱医院亦正待命随时启用应付疫情。
将方舱医院变为“健康驿站”的做法,固然有助善用年初疫情后趋于闲置的防疫资源,并且可以便利港人返回内地。然而当局切忌将过多的房间拨给“逆向隔离”,影响到未来可能需要的医疗用途;尤其若由内地部门负责管理的话,双方更要加强沟通避免出现此种问题。
除了容量分配之外,将原先属于公共资源的方舱医院转为本地“健康驿站”,又得考虑相关成本如何“用者自付”。前年疫情初发之际,隔离中心免费食宿便曾吸引立心不良之人滥用,使得政府很快要将设施改为收费入住。惟隔离检疫起码还是以政府强制遵守色彩较重,前赴内地却明显以个人意愿作为主导,没理由要求其他市民接受用公帑替这一部分人承担开支。
放宽对外通关释出酒店
另一方面。过去十日新增输入个案与旅客比例由3.44%减至2.82%,但本地个案却上升到接近每日6,000宗。现时“3+4”措施执行时间不算太长,当局至今也没有交代新增个案多少是完成了酒店隔离的“黄码”人士,有关资讯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好让大众客观判断应否继续放宽入境措施。
如果输入个案持续未见增加,缩短检疫亦无扩大市民染疫风险,外来人士“3+4”变为“0+7”自非不可。届时所释出的检疫酒店位置,正好能够供打算前往内地人士“逆向隔离”的用途,一来毋须浪费本地方舱医院空间,二来也更方便他们“用者自付”,相信会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
抑止本地疫情仍为首务
不过,“逆向隔离”终究只是能增加一小部分港人前往内地的便利,而大陆当局对跟香港恢复免检疫“通关”最大疑虑,无疑仍是出于香港本地疫情未见平稳。去年年底对内地“通关”讨论之所以中断,就是因为第五波疫情在香港肆虐,然后即使来到今天,香港本地个案一直高于整个中国大陆总数,试问这样又如何叫内地部门能放心让港人自由入境?
尽管特区政府高官们口口声声说防疫抗疫不会“躺平”,但本地确诊数字始终都没能够压下来甚至反过来在慢慢攀升,这恐怕才是妨碍我们跟内地免检疫“通关”的最大障碍。澳门早前进行多轮全民检测以后,成功令得当地社区个案清零,近日更可放宽旅客入境出示疫苗接种证明限制,或许正好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