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论坛.进言广达|“三步曲”解决抗疫信息不对称
两年半以来的新冠大流行横跨两届政府,市民也经历了疫情高低起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在今年爆发的第五波Omicron疫情更一度冲击香港使医疗系统临近崩溃。至此,疫情于七、八月份久居日增四至五千例,市民已习惯对自己尽量保护、对确诊保持心境平和、对生活减少影响。但对于外地游客甚至本港市民而言,目前的抗疫指引和信息既多且杂,想充分理解要先下一番苦功,这情况不太理想。
来稿作者:黄进达
抗疫资讯爆炸且出于多门
目前快测或核酸初确者,要先到指定平台进行申报,选择居家隔离或进入社区隔离设施。居家隔离人士要在政府卫生署人员安排下,配上电子手环及安装“居安抗疫”流动应用程式。此后确诊者七天自行申报快测结果,连续两次阴性后,可自行剪去手带出门。文字读上去步骤简单直接,但当市民要进行操作时,会发现下载隔离令、申报快测、致电支援其实分割于不同平台,甚为复杂。而且,笔者了解到,有确诊者两次快速测试均发现已没有病毒,但仍需居家隔离七天的情况出现,情况持续出现,令人忧虑行政程序与现实操作有所距离。
笔者认为,过去一段时间的“救火式”抗疫,令香港整体陷入抗疫疲劳,此时可以参考其他地区的案例,整理步伐重新出发,也好让市民感受到新一届政府强政励治的决心。
参考新加坡 以“程序1-2-3”实现全民抗疫
参考新加坡的情况,500多万市民中至8月14日有近180万本地感染个案,但一直维持较低的死亡率不足1600人,除关键落实全民打三针筑起社区防疫屏障外,更重要的是全民有意识地遵守政府提出的“程序1-2-3”——以不同情境将民众分流,以免冲击医疗体系,也使病有所医。
【程序一】(有症状未确诊):
自觉有明显症状者,可搭乘自用交通工具前往指定诊所,或是选择有提供远距医疗问诊服务的诊所,由医师针对临床风险的高低来判断临床处置的流程。若被医师判断为高风险,例如高龄长者、免疫功能低下等等,或是症状严重的民众,会以快筛及核酸同时进行检测。有严重症状(例如胸痛、呼吸急促、持续发烧)则是马上转介至医院进行照护。没有此类严重症状的,则须在诊所就医之后马上返家、一人一室隔离,等待核酸结果。若是阳性确诊者,卫生部会有专人联系、决定是否可以在家康复、或是需要进入照护中心。若检测阴性,那么则由诊所医师继续提供照护。
【程序二】(无症状、轻症确诊者):
自觉无症状的确诊者或是有轻微症状的低风险民众,必须立即停止所有社交活动以及上班上学,以检测阳性当日起算为第一日,进入72小时的居家隔离期,在72小时期满时以快筛自我检验,若阴性则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若阳性则是继续居家隔离、自我快筛,直到阴性为止。
若居家隔离期满7天(已完全接种疫苗的成人或是12岁以下的儿童)、14天(未接种或未完全接种疫苗的12岁以上民众)之后无须检测,即可恢复正常生活。若在居家隔离期间症状加剧,则进入程序一,可再度至公卫诊所就医或是联系紧急医疗网。
【程序三】(密切接触者):
进行5天的自我快筛监测周期,在24小时之内做第一次快筛,若是阴性则可以正常外出活动;若是无症状阳性则进入程序二;若是有不适症状,则是进入程序一。在5天内若要离家活动,必须每天出门前,在距离上一次快筛24小时之内再次快筛,到第5天快筛阴性后就解除自我快筛监测周期,报告不须上传。
汇整既有材料 时不我待
疫情维持横向发展,对于公共卫生与管治信任来说,始终形成压力。笔者在不同业界不时收到意见,特别指出政府在广布、更新防疫资讯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或因为特区政府也在摸著石头抗疫。有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实有必要重振公众对于抗疫的警醒。引用新加坡的“程序1-2-3”简单易记,方便市民依序执行,也以一锤定音的方式解决了政出多门、资讯量过多的问题。
承上,新加坡严守公共医疗系统不致崩溃,并为开放通关及重启社经创造空间,特区政府要把握新机遇,社经、抗疫都要两手抓,那么指引市民清晰明白防疫方针,让市民轻松跟上政府思路便是关键。加上,香港目前以安心出行与居安抗疫程式,以个人为中心的数位足迹去分析情况,其实与新加坡以“Tracetogether”程式的情况非常相近,这是上佳案例可供当局参考。
作者黄进达是经民联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及全国青联委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