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黄码”助复常 人性化处理好细节
政府连日阐述新建议的“红黄码”、“安心出行”实名制和将落实的居家隔离者戴电子手环措施。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本周二(12日)厘清“黄码”的适用范围狭窄,只针对现时在酒店集中隔离人士。措施有助维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同时令受检疫隔离影响的人士减至最少,细节问题应该著手处理,让不同群体容易跟从。
在量体温、扫瞄和核证“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证之上还要加入查核红黄绿码,对一般商户市民来说再添麻烦。然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步骤,一大原因是政府一开始没有下定决心推实名制规限高播疫风险者外出,即使今年初加入记名的疫苗通行证,也只能方便寻找确诊者行踪和同一时间出现爆疫场所的顾客名单。
现有机制存漏洞 “红黄码”更稳妥
要堵塞入境和确诊者外出的漏洞,诸如立法会地区直选议员田北辰等提出在政府一方下工夫,对高风险者暂停其疫苗通功能。然而,疫苗通没有载入确诊记录,亦没有检疫资料,而且现时“安心”到现在仍不是实名亦不跟疫苗通互通,出行记录只留在个人手机和商户,故单靠改良疫苗通不可行。相较之下,由市民填报资料实名化“安心”,再由政府以“红黄码”识别高风险者是较稳妥的方案。两项措施再配合电子手环新方案,就可进一步阻碍高风险者进入指定场所,有助防疫。
政府未有阐述在场所存取市民有否确诊和入境记录的步骤,而立法会资讯科技界议员邱达根提议政府设立短暂的数据库,日后可以把电子针卡资料融入“安心”,就可以减省在商户“反扫”程序,减少市民商户不便。另有意见指新措施欠缺监察会削弱成效,例如商场缺乏人手巡查有否转码。市民自律固然重要,惟政府要继续派员到场所巡查,以及要不定期查核佩戴手环者有否擅离居所,以起阻吓之效。
执行人性化 何时“转绿”最要紧
过去两三天政府透露了推行实名制和实施“红黄码”的范围,李家超强调只针对确诊及酒店检疫者,不用于非抗疫范围,卢宠茂强调精准和人性化检疫隔离。要做到精准和人性化,除了要准确找到确诊者和避免病毒透过他们传开外,还要确保他们在康复后生活如常,那就需要卫生部门监督检测承办商加快检验速度,也需要卫生和科技部门及时替他们解除“红黄码”。譬如说,政府要承诺市民,若果已打两针者的感染者在第七天呈交快测阴性结果后的四小时内获转回“绿码”,康复者不会无了期等待隔离期完结。另外,政府部门亦要联同地区组织协助视障、长者和不擅使用手机人士适应新措施。
政府的新防疫措施建议,是缩减酒店隔离日期方便入境人士,同时遏止病毒循外地输入和内部扩散再传往内地的机会,争取社会经济复常,本地市民无可避免要新增一些防疫程序。就此,政府官员应多加体谅,除了搞清楚转绿等安排外,官员在解说时亦要注意言辞,例如卢宠茂直言“确诊者不应该出来社会危害其他市民的健康”,此话从公共卫生角度没错,但态度严苛,把染疫如同犯错。新冠病毒容易传播,大部分染疫者也是在不知情、非故意染疫,他们日后被“红码”识别,或多或少联想到他们做错事,被社会排挤。他们需要的是政府和社会的支援,尽快康复。这亦是体现人性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