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届政府也解决不了的跨代贫穷
解决跨代贫穷问题,由董建华担任特首时已经提出,但到现在仍解决不来,显然是政府一直以来用错方法。新任特首李家超在本周三(6日)宣布成立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领导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落实协助弱势社群初中学生摆脱跨代贫穷的政纲,却未见对症下药。
不少学术研究指出,香港社会缺乏向上流动,低下阶层延续甚至跨代复制。例如政府经济师James Vere在香港大学任职年间曾利用2000年代的住户统计调查,发现父亲有专业工作,子女有约43%的机会同样当专业工作,远比总体人口比例高。教育大学学者周基利利用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比较青年入读大学的比率,富裕家庭子女较贫穷家庭子女可以相差达3.7倍。最近一项由政策创新及统筹办事处拨款的研究,城市大学学者何荣宗等人在2021年跟进访问共77名受访贫穷家庭,发现家长是贫穷的青年子女,在出身后得到更好生活的机会较非贫穷家长的子女低67%。
行动小组不能治本 甚或固化现有不公
由董建华执政后期起,几位特首也提出措施纾缓跨代贫穷。早于2008年,政府便提出成立儿童发展基金,提出师友配对、个人发展规划和目标储蓄。当下李家超提出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很大程度上仿效儿童发展基金。行动小组提出招募每批2,000人,师友会分享人生经验,安排工作影子计划等活动,又帮助学员培养理财观念,该计划会运用其资金实践学员个人发展规划。该计划期望学生能建立正向人生观和上游动力,助他们摆脱贫穷。
多届政府推出措施,但跨代贫穷问题没有消退,背后正正反映一众高官捉错用神。整个计划或许令受惠学生增加人际网络,在师友指导下懂得储蓄,从而有更多资源学习,更大机会找得好工作,但首批受惠者只有2,000人,相比起数万名贫穷初中学生,只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问题是,计划并没有从根本令社会制度变得人人能者居之,“培养正确理财观念”的说法,更有如将跨代贫穷的责任归因于下一代不懂投资理财。
拥一技之长 真正凭努力改善生活
要真正让今天的学生可以凭一己努力改善自己和父母的生活,收入和地位超越父母,脱离贫穷,政府要摆脱固有想法,根本带头改革社会制度。很多人也想到教育,派津贴或资助清贫学生赶上富家子弟,但有钱人占优的社会制度不改,终难实现公平酬勤。政府具体可以积极扩充职专教育,让清贫学生即使没有人脉、资源、游学等优势,也可以找到更多升学进修途径,有一技之长以增加竞争力。在就业层面,也要令经济发展成果普惠大众,让努力付出、勤劳实干的基层得到应得回报。政府亦可增建公屋和规管㓥房租务以作为辅助措施,令贫穷家庭可以节省支出,调动收入于子女教育和兴趣,不致因为经济拮据而失去学习机会。
无可否认,改变教育以至社会制度,较设立行动小组办师友计划和实践个人发展规划复杂艰难。但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讲话中提到“切实排解民生忧难”,新政府要“切实”解决跨代贫穷这长期忧难,便必须摆脱固有思维,无谓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