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汇率难改贸赤 掌握产业链成关键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日本上周公布了5月份贸易数据,单月录得2.38万亿日圆的贸易逆差,是1979年开始纪录单月贸易数据以来第二历史高位,比去年整年的贸赤1.47万亿日圆还要多出近62%,也是日本连续第1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与此同时,日圆汇率自今年3月起也经历了严重跌幅,由1美元兑约115日圆跌至现时约兑135日圆,贬值近15%。

以往理论认为一国本币贬值有助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贸易数据从而更强劲。回看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形成便与各国竞争贬值货币、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有关,1985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定》拉高日圆汇率以减轻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都是这套理论的实践。然而,近来日圆汇率与贸易数据的走向,却证明了此理论渐渐无法解释当下的经济运作。

日本无法掌握定价权

从数据而言,日本3月以来的出口比起去年的确有同比增长,都维持在10至15%左右。然而,早在3月日圆急速贬值之前,日本1月及2月的出口仍分别增长近9.6%及19.6%,2月实际出口量更是今年表现最佳,可见出口数据的增长与日圆贬值没有很大关系。而且,日本的出口升幅动力主要是来自于新冠后的经济复苏,按美元计价的话今年以来出口额其实与2019年同期处于相若水平。

但另一方面,日圆贬值却令其进口量以远超出口的速度增加。2月爆发俄乌战争以后油价高企本已提升了日本的入口成本,而且国际原油主要以美元计价,日圆贬值为进口增长再加一把火。5月日本的进口额足足上升近五成,当中升幅最高三项商品分别为煤(升267.7%)、原油(147.2%)、及液化天然气(154.7%),都是能源产品,但同时出口却只增长15.8%,形成其贸赤激增。

日圆汇率下降加剧了能源成本上升的速度。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并没有掌握定价权。在进口方面,能源是刚性需求,不管日圆贬值如何,日本也不可能减少太多能源输入,没有议价能力下只能“硬食”升幅。而出口方面,日圆汇率下跌理论上会令其出口更便宜更具竞争力,但日本出口没有大幅增长,说明日本的出口产业也不具备大量提价或是扩大出口的空间,显示其亦无法掌握卖方的定价权。

价格竞争之外

日本的例子说明,现时的贸易和产业状态不完全由价格决定,只要在产业链中掌握难以取代的位置,便能主动掌握定价权,这对于中国及香港无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往有人认为,中国要保持出口优势便应该保持汇率优势。然而,隔着中国的产业走向升级,技术等因素比起单纯的价格优势显得更为重要,保持低汇率未必一定对中国产业发展有利。

港元与美元挂勾,汇率身不由己只能跟随美元。但日本的例子亦说明了,汇率及价格亦非一定是进出口的关键因素。香港在薪金等成本上固然没有办法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但仍然可以尝试掌握产业链关键位置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例如,善加利用在科技或高技术方面的长处,发展高端产业链。只要商品难以取代,便可以掌握定价权。

香港应集中发展高科技、高技术产业以掌握产业链定价权。

香港应该把更多精力放于改善实体经济,候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亦表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产业多元化。留任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如何带领新团队发展合适香港的产业,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