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超前设想问题 果断措施应变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16日)交代,政府三月初推出让市民呈报早前呈阳性个案的快测呈报平台,在2月26日至3月5日期间累计接获超过18万宗呈报个案,换言之全港总确诊人数已近100万人。林郑月娥表示从数据可见疫情的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但她强调目前病毒仍然在社区活跃,现时仍未能掉以轻心。
她在记者会指出,当大多数确诊的市民都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并且痊愈时,香港目前的社区隔离设施也不可以改用作治疗重症患者的设施,纾缓公营医疗体系的压力。她解释由于这些社区隔离设施都有其限制,加上人手短缺的问题,未必能够作为病房照顾重症的患者,因此目前仍然只有位于亚洲博览馆的社区治疗中心和长者隔离中心所提供的二千张额外病床能够应付每日排山倒海的患者。
先不要排除所有可能性
香港已经累计接近100万位市民曾经染疫,其实当中不少市民都只出现轻症或无症状的情况下能够自我隔离下康复,政府在这个时候更要汲取经验,把握时间调配资源到合适的地方。而值得思考的方向,正正是这些隔离设施是否可以集中应付“减重症、减死亡”的两个目标。
而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政府就必须要增加目前的医疗设施的应变能力以发为高风险的群组预作准备作逆隔离之用。但正如林郑所言,目前能够额外提供作治疗的设施就只有亚洲博览馆的二千张病床,这个数目对纾缓公立医院压力明显地帮助有限。反而,现时中央援港兴建的九个社区隔离设施将合共能提供2万个床位应付疫情的需要,假如能够把这些床位都妥善运用,难道其效用就不会远比让大多数能自理痊愈的市民入住更有效益吗?
特首林郑月娥都解释这些设施都可能是比较似“营舍”的设计,改变用途存在一定难度,但其实例如启德前跑道区的隔离设施都是位于室内,而且间隔方面都仍然是可作调节,就算未必能够即时改变成医院治疗的用途,如果能够改变成保护长者、作逆向隔离的用途,值得政府考虑。当前不少重症患者甚至死亡个案都是属年纪老迈和长居安老院舍的长者,政府更不应故步自封,率先排除其他更有效率应用设施的办法。反而,这个时候更是应该设想下一步,当愈多长者都因为院舍挤迫的环境而感染,届时有什么的设施安置隔谁。目前政府虽交代已有两所未投入服务新院舍可供“逆隔离”之用,但实情却是全港有多达700多间院舍,这些隔离设施的用途值得政府再三思考。
汲取经验 认清楚防疫关键
第五波疫情至今已是三个月有多,有一些措施已略见成效,例如设立定点救治医院和增加社区的指定诊所,但有一些却仍然叫人失望,其中包括腾出足够的设施作逆向隔离以增加对高龄长者的保护。假如特区政府仍然以一贯的思维思考抗疫手段和设施的应用方法,没有足够人手就不去设想,已经建造成目前模样就不作其他想法,变相香港的防疫措施和准备就继续落后于形势,非但未有用汲取经验和教训,用好中央以至社会已经动员的各项资源,而且更是白白浪费了准备应付的机会。
更何况,按照各所大学就目前感染趋势作的推算,至少超过一半的市民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感染病毒,目前至为重要的始终是“减重症、减死亡”两个目标。政府与其仍然设想怎样提升这些社区隔离设施的入住率,倒不如认真想一想现时防疫措施的关键,不要单单追求数字上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