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住疲劳齐抗疫 社会方能早复常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在本周三(16日)引用港大医学院前一天公布的疫情趋势数据,指市民出行回升,呼吁市民勿松懈,无必要不要外出。她亦提到康文署会加强管理公众泳滩,或要将之围封以减少人流。市民在第五波疫情下呈现抗疫疲劳可以理解,但疫情未见回落,医院、院舍仍然超负荷,短期内难以放宽社交限制。反过来说,当下市民严守限制,才有条件更快松绑。

市民近日增加户外活动,证据之一是港大医学院汇报疫情趋势时,指出八达通使用量自疫情恶化后一直下降,但到上周末回升。证据之二是公众泳滩在刚过去的周末人头涌涌,部分人留在海滩时没有戴口罩。林郑澄清公众泳滩自去年冬季以来停止救生员服务,但没有围封泳滩。康文署随后决定周四(17日)起关闭和围封所有公众泳滩,并呼吁公众留家。

3月13日,不少市民来到石澳泳滩洒太阳、吹海风。(廖雁雄摄)

政府后知后觉 市民欠自律

围封公众泳滩也非新事,早在前年7月第三波疫情期间,康文署曾关闭泳滩至11月,期间加强围封各泳滩,包括关闭洗手间和更衣室。第五波疫情远第三波严重,政府到市民质疑之后才行动,又再证明后知后觉。政府固然要严厉禁止违反防疫规则者,但亦难以监察所有地方。除了泳滩外,近日市民远足行山人流亦见增多,不少是三五成群,有违限聚令,执法人员难以到各处山头巡逻,唯有靠市民自律。

无论如何,从上述数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大众出现抗疫疲劳。经历多周严厉的社交限制,户外娱乐停止,加上市面太多关于染疫导致死伤的资讯,市民趁假日和良好天气,到海滩和其他地方舒展身心,远离愁绪。再者,医管局和学者早前判断疫情已过顶峰而且预期回落,防疫抗疫心态有所松懈。

3月12、13日,八达通使用量回升,显示更多市民出行。特首林郑月娥提醒避免出行,减少传染。(截图来源:港大医学院)
+15

抵御抗疫疲劳 自助互助是药方

然而,判断疫情将来回落是基于数据模型假设,大众不遵守社交限制的话,模型就不配合实情。其实,港大推算的基本感染数(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已在数天前低于1,即一人传染给少于一人,但每日录得感染数字自3月初下降后就处于平台期,未见持续下降,也许反映模型和实际的偏差。

严守社交距离的用处不只在于避免自己被感染,更是避免自己一旦染疫后再传给家人,万一家人染疫并得重症,就会挤压已经吃不消的对公私型医疗系统,家人亦难获适切照顾。少一次外出,就少一次染疫机会,多一分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

当然,抗疫疲劳还是需要正视的,毕竟长期留家接收大量疫情讯息,容易积累无力感,甚至哀伤,又或者因为资讯太密集而削弱警觉性。假若家中有空间,可以多做运动,调剂身心。另外,与亲友邻里或者社工抒发感受也是方法。我们甚至可化被动为主动,支援身边群体的身心物质需要,让生活更有意义。那边厢,政府亦要适时告知公众,在什么情况下会放宽社交措施,例如检测阳性数字,入院、重症、死亡率数字回落到多少,疫苗接种率要增到多少等,市民不需无了期等待,将更有动力配合抗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