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最后任期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亦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五(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时说。

九年前,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到要解决三个问题:居安思危,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维护公平竞争。在告别作中,他提到中国经济总量已由十年前的50多万亿增至110多万亿人民币,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的时候,仍然实现了1100万人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在提到改善民生的时候,还主动不点名提到徐州八孩母亲事件,指出“对漠视群众权益的,要坚决追责问责,对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

发展、民生、公正

但与其说发展、民生、公正始终是李克强的关注所在,倒不如说它们本来就是政府存在的责任。可惜的是,不是所有为官者也以此为己任。香港曾经有官员说“很难期望没有贫富的差距”,但重要的不是没有差距,而是收窄差距,不至贫富悬殊。当内地以“橄榄型”分配结构为宗旨之时,香港又有否以增加收入、分配税收和提供社会保障等方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李克强以前曾经指出中国尚有六亿人每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币,赞赏“地摊经济”能制造就业机会,今次李克强也提到农民无力供孩子上大学高中的事例。姑勿论政策如何,也提醒了不少人经济不应是遥不可及的数据和理论,而是普罗大众切实能感受到、生活受影响的。上个月的《财政预算案》一如以往地提及了很多政策、拨款、数字,但市民能感受到、生活受惠的,能否不只是消费券?

香港近年经历的挑战不少,由政治冲突到新冠疫症,但挑战本来就是常态。李克强任内不也面对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爆发等困难吗?李克强工作表现的评价,或许要多一点时间才能说得准,但一些管治理念、平实的作风,还是值得为政者参考借镜。

每届政府、每个政治人物也有卸任之时,他们的表现如何,人民便是评卷人。香港的一届政府也将卸任,特首选举在两个月后举行,我们的政治人物又抱着怎样的理念、怎样的目光来看待治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