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困局 关键换位思维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迄今已经超过一个星期,超过一百万乌克兰人离开国家向周边地区躲避战火,联合国估计已造成至少数百名平民死亡。随着俄罗斯武装部队更密集地轰炸民房等设施,可以预计伤亡将继续以倍数上升。乌克兰更有核电站被俄军击中,令人忧虑会否引发大灾难。

法国总统马克龙周四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其后有传媒引述法国官员指,马克龙通电后认为局势将会更坏,普京有意夺取整个乌克兰。虽然俄罗斯和乌克兰已展开两轮谈判,寻求和平化解困局,但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显然没有改善迹象。

图为2022年3月4日在乌克兰札波罗热起火的核电站。埃涅尔戈达尔市长奥尔洛夫(Dmytro Orlov)称因俄军攻击,消火员未有办法前往札波罗热核电厂救火。(Ralf1969)

北约东扩抑或俄罗斯西征

从欧美以至乌克兰的角度看,俄罗斯的军事入侵就是为了侵略乌克兰,甚至扩大版图。例如普京在上周四(24日)的电视讲话谈及到“苏联解体导致世界重新分裂”,不少西方观点便认定普京目前的计划是“重建苏维埃”,要把世界的秩序推倒重来至冷战结束之前。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在发表国情咨文时,亦同样地以“重建苏维埃”来形容普京的野心。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却看自己的行为不是攻,而是守。普京政府一再表示要阻止北约东扩,尤其忧虑乌克兰愈趋靠拢欧美,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近日接受《纽约客》访问时,便重申俄罗斯针对的只是乌克兰加入北约所构成的安全威胁,批评西方“选择性地”理解普京政府。他指出普京在讲辞中明明谈到“不思念苏联的人无心,想其复兴的人没有脑子”(Whoever does not miss the Soviet Union has no heart, whoever wants it back has no brain),反对普京开战是“重建苏维埃”的判断。

米尔斯海默以批评美国外交政策而闻名,甚至有指他的说法变相为普京政府提供借口。但他的分析也无疑提醒了我们,要寻找和平解决方案的话,必须要先换位思维,掌握对方的意图及目标。假如已假定普京意图复兴苏联时期的势力,往后的判断无疑亦将受到这种观点影响,例如认为如何也满足不了俄罗斯侵犯东欧的野心,最终难以寻找妥协空间,可能令局势向更不堪设想的方向发展。

乌克兰局势:最新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在俄罗斯入乌克兰首5天,乌克兰受到打击的地区的损毁情况。这些图像由美国马克萨尔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在2022年2月28日拍摄,显示乌克兰北部城市切尔尼戈夫(Chernihiv)名为Rivnopillya村庄内焚烧中的房屋和撞击坑。(AP)

外交困局从突破盲点开始

国与国之间发生冲突,本身就很可能因为双方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假如在冲突爆发后仍只抱着旧有想法,随时将结拉得愈来愈紧。若然关键时候可以从以对方的立场切入,或许可以是解决冲突的契机。塞尔维亚裔的前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米拉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便指出,普京演辞中不少内容更可能反映大部份俄罗斯人所认同的史观和国际形势,如果要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为今之计就只有理解普京的想法。

当然,这不是指责任只在欧美政府,俄罗斯对北约安全威胁的看法也可能是一种误判,高估了北约的敌意程度。事实上,虽然2008年北约邀请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盟,但随着俄罗斯的反对,至今十四年未再推进程序。德国积极发展北溪二号以输入俄罗斯天然气,也代表了德国此欧洲龙头国家倾向与俄罗斯合作而非对抗。既然如此,问题就是欧美如何与俄罗斯增进了解,消弭敌意。

比起继续战争、对抗升级,外交接触、领导人通电、停火谈判等全部都要好。前者不但无法带来沟通契机,而且代价是乌克兰千万人民、男女老少的性命。战争到最后伤痛的,不就是儿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