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在群情激昂之时保持理性冷静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约一星期,首都基辅及东部大城市哈尔科夫受到持续猛烈攻击。双方早前虽然在白罗斯边境举行谈判,但未有成果,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要求俄罗斯先停止轰炸,才再进行新一轮和谈。
乌克兰局势令人忧虑,除了因为关乎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之外,也因为事件可能升级,成为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型战争。事实上,早在上周四(2月24)俄罗斯开战当时,外界已经非常关注欧美会否军事介入。毕竟乌克兰与北约四个成员国接坏,地理位置敏感,俄罗斯攻打乌克兰,波兰以至波罗的海三国都不可能不感到安全威胁。
核威慑与禁飞区
周日(27日),亦即战事第四日,欧美决定排除俄罗斯央行在SWIFT交易系统之外后,俄罗斯宣布总统普京将核威慑力量提升至“升级”(Elevated)。据报俄罗斯核威慑力量分四级,即稳定、升级、军事危险及全面出击。而美国俗称“DEFCON”的戒备状态则分为五级,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曾升至第二高级别,相当于军队要在六小时内部署和调动。在普京今次“升级”后,未见美方公布跟随升级。
俄罗斯与美国是当今拥有最多核弹头的国家,各国自然忧虑乌克兰危机会否失控,引致美俄核军事冲突。此外,另一个关注在于禁飞区。随着俄军击毁乌克兰防空设施,在战场逐渐取得制空权后,欧美社会有零星声音提出北约在乌克兰划设禁飞区,以助乌克兰一臂之力,泽连斯基周一(3月1日)甚至如此要求。
禁飞区若要执行,必然要有机制截击空中战机,否则只会形同虚设。但北约若强制执行,将有否能要击落俄军战争,直接与俄罗斯军事冲突,风险非常高。亦因此不论是英国首相府或是美国白宫,都断然否定了禁飞区的建议。
与其升级不如找下台阶
由欧美军事介入、俄罗斯核威慑到禁飞区讨论,关乎的都是同一件事——限制事件为乌克兰的地区冲突,不能让局势升级及失控。这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头等大事,以免重蹈上世纪两场大战的覆辙。一些人因为对俄罗斯的不满,甚至期望借着当下的反战情绪,助燃俄罗斯国内示威力量以动摇普京政权,这是危险的想法,后果难料。
在冲突期间降温而非添柴煽火的道理,其实并不新鲜。两年多前香港正值反修例风波期间,我们也是说着同样的道理——示威者和政府警方双方都应该冷静克制,不要令局势恶化。这个道理很老土,而且在群情激昂之时,往往有千万种说法否定理性、冷静的作用。但历史一再证明,一头栽进冲突、冲突一再升级,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好处。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者Stephen Walt在社交媒体上便一再指出,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都难以有轻易的军事胜利,双方以及欧美都应该调低叫价,寻找一个妥协的和平共识。美国国际关系及外交学者Daniel Drezner亦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欧美的经济制裁必须带有一个下台阶,让俄罗斯政府有取消制裁的可能,否则制裁也难以解决僵局。问题是在当前欧美风头火势之际,这些声音多少人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