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乐居苛待幼儿 社署不能后知后觉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保护儿童会“童乐居”被揭有工作员涉嫌虐儿,人数达35名,至少有20名工作员被捕,主席夏穆及独立检讨委员会主席黄嘉纯于本周三(26日)举行记者会,交代首阶段调查。调查报告点出事件牵涉管教行为、投诉监察机制、人手比例和工作量等多项问题,并要求会方将全部工作人员有序替换。保护儿童会总干事蔡苏淑贤及“童乐居”院长崔惠英已辞职,夏穆亦就事件致歉。

护童机构爆出虐童事件,震惊社会。检讨委员会发现多个问题,包括员工只想最短时间控制儿童,没有考虑儿童尊严、情绪和感受,粗鲁行为万一过火就成为刑事罪行。更糟的是,此等行为却在院内习以为常,没有人举报不当行为,同事间没有互相提点,变成粗暴文化。

管理层应知情 为何不制止

总干事和院长辞职总算体现问责精神,但寻找真相的工作不可因此终结。一个关键问题是,究竟管理层在丑闻被揭之前是否已知情?黄嘉纯对此依然是含糊其辞,既指调查期间没有人表示见过粗鲁行为,闭路电视片段亦看不到管理层在附近,但同时又称管理层知道却无加以制止,并且会再调查他们是否知情。那么所谓“知道”是否指会内已广泛流传员工涉虐,但不去认真寻找个案?

保护儿童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夏穆(左)鞠躬致歉。(卢翊铭摄)

会方过失必须彻查,各类改革措施也得尽快落实执行,以免同类苛待幼儿事件再次发生。黄嘉纯指要调派其他部门人手照顾“童乐居”儿童、增聘人手,并会逐步替换童乐会全部员工,增强对员工和儿童的专业支援。监督管理方面,会方亦要改革通报机制、设立突击检查制度、平衡员工工作量等。

社署监管失职

不过,尽管检讨报告对象是负责营运“童乐居”的保护儿童会,但会方始终是受社会福利署监督和拨款,因此社署本身其实亦得负上监督不善的责任。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人手编制,检讨委员会发现相关员工工作量沉重,导致人手经常流失,七成幼儿工作员任职不足三年,庞大工作量自然削弱了督导前线的效果。毕竟留宿工作要24小时轮班,业界已知难以招聘,具有同等资历的人也宁愿当幼稚园老师。

此外,社署坚持使用整笔拨款制度也是影响机构服务质素的原因。虽然制度原意是给机构调配资源的自由,借此提高成本效益,但人本服务明明不宜太执着成本效益。况且现时院舍人手对于一些专业职位未设人手规定,因此在整笔拨款资助模式下,一些机构会对基本要求外的人手编制不予理会,从而导致院舍之间出现了专业人手的差异,例如有些院舍常设驻院心理学家,有些如“童乐居”则是每月到访两次。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社署应考虑检视扩大院舍员工的规范编制范围,而且要注意人手流动的影响。

再者,即使保护儿童会有按“服务表现监察制度”向社署定期提交报告,但署方过去也没有察觉虐儿问题。署方除了依赖检视文件、突击巡查和翻查闭路电视外,更要尝试直接接触员工和服务使用者,从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比对查证管理层汇报内容的真确性。

当个别机构出现异常时,署方本应该主动介入和了解背后因素,并与业界合力改善,而不是现在的后知后觉。施虐者要被撤职和拘捕,管理层同样要究责,但若背后制度不作改动,难保新来者未来会重施故技。因此,最重要的仍是匡正院所、社福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尽早阻止有人萌生施虐念头,并且从速揭发和制止违规的行为。进一步说,这种监管改革亦不应该止于儿童院舍,而是要遍及安老、残疾等其他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