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美话语权之争 反思香港的视野
外交部部长王毅日前接受内地媒媒访问,在回顾过去一年中美关系时,提及两国今年有“真假多边主义”、“真假规则”、“真假人权”、“真假民主”四场交锋。王毅亦呼吁美方跟中国交往要明白三件事:一是不要试图阻碍中国的发展,二是中国不会走西方称霸老路,不去改变和取代美国,三是只要美国愿意放下意识形态的对立,中美两种制度可以共存。
王毅的说法可算是总结了今年以来中方对美立场的表述,从其中我们亦可看出中国在整场中美角力中战略的改变。
反击新干涉主义
王毅所提及的四场“交锋”就是与美国争夺话语权的一种战术,中国估计并没有期望美方真的会有所改变,所谓“交锋”只是中美在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场。例如近来中国积极地就人权和民主反驳美国的指控,明显就是要争夺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权及话语权。
美国政府将人权与民主武器化,制造一个道德理由以便干涉他国事务。这种看法在中国学界已有强烈的定型,甚至命名其为“新干涉主义”。新干涉主义认为美国为了合理化干涉他国的行为,要制造一个具有道德意义的表面理由。那么中国如果要反击新干涉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表面理由拿去。
因此,中国指控美国的人权和民主,就是希望剥去美国冠冕堂皇的外衣,令到剩下的是其自私自利的帝国主义心态。而中国真正对话的对象亦不是美国,而是全世界。即使未必能打破西方国家的利益同盟关系,至少也在试图弱化它们的道德论述。
别被绑上意识形态的战车
至于王毅在访问中呼吁美国要做三件事,则比较像是劝美方趁早放下霸权主义。只要美方不干涉中国的事(第一点),中国也不会主动去批评美国的不是,那美国仍然可以继续宣扬其价值观(第二点),这样中美可以继续相安无事和平共存(第三点)。但如果美国执意于武器化价值观作为干涉中国的工具,那中国必然会攻击美国的价值观。
对于美国而言,是否要继续绑着意识形态发动中美抗争,将是其需要思考的最大问题。如果美国及其盟友仍然要以意识形态为武器,那中国将会拿西方的价值观作为角力筹码,顺利的话不过维持自己对中国的道德高地,但搞不好的话却可能是“鱼死网破”,令西方面临价值危机。
香港过去非常认同西方论述,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冲突,某程度上也是因为香港不少人都已习惯西方的国际秩序观,对中国崛起抱有意识形态的偏见。然而,美国以至西方近年来的乱局都不断地削弱这些国家的公信力,中美冲突无疑正是香港人反思意识形态偏见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