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先紧才能后松
现时香港和内地依靠外防输入阻挡新冠疫情在社区爆发,但面对极易传播的Omicron变种病毒,连内地也一再出现城市失守个案,香港亦难完全避免。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和同袍提倡在抗疫战上要反客为主,重点是推高疫苗接种率和实行疫苗护照,以应对病毒爆发风险和推动通关,值得政府和民间深思。为了日后生活复常,社会要尽快从严落实防疫措施。
袁国勇联同两名医学学者孔繁毅和龙振邦在本周二(28日)撰文,参考医学研究和外地例子后,提出三个要点。一是久守必失,社会无法永远清零,而以封关达致清零长远损害经济。二是对外开放必然导致新冠患者急增,故市民必须广泛接种疫苗以助减低死亡和重症个案。当下清零的目标是争取空间催谷疫苗接种,尤其是针对接种率低的长者和儿童。医管局要预留资源接收病人,度过后疫苗浪。三是为了催谷接种,政府有责任在顾及群体差异下,落实疫苗护照。四是为接种率订下目标及时间,学者认为把握夏季疫情稍缓的时机开关,在明年7月达至99%免疫及完成三针接种。
抗疫须订时间表路线图
文章的最大作用是提醒香港市民,为了自身、亲人和公共健康,个人需要放下选择,强制遵守政府的抗疫措施;同时提醒香港政府,社会最终要与新冠病毒共存,通关对象不只在内地而是全球。政府为抗疫战订下时间表和路线图,能够鼓励市民看清前路,增强遵守抗疫措施的意欲。要向病毒进攻,必须要官民合作。
香港现时的社交和出入境检疫限制已经不少,要数算新猷,就是第三针和广泛推行疫苗护照。对已打两针的市民,第三针不难推广。相较之下,疫苗护照比较棘手。在政策层面,只准许完成接种的市民进出指定场所,既保护不能接种疫苗人士的安全,亦藉加重自愿不接种者的麻烦,改变他们行为。
决心推疫苗护照 安抚长者忧虑
可是,经历十个月的接种时间,经历商界抽奖活动、钍对政府、大学和公共机构员工新规、放宽食肆堂食规定,加上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年满70岁的长者的接种率仍然偏低,只得三成多,表示他们对疫苗仍然相当忧虑,偏偏疫苗护照对他们的影响最明显。政府既要继续向他们力陈疫苗好处,更重要的是认真处理已知疫苗医疗事故的后续工作,并仔细交代康复和赔偿事宜,令他们感受到政府在意异常个案,出了问题也不至于毁掉生活。不过,特首林郑月娥在同日仅回应“适时考虑实行疫苗护照”,表示政府态度仍未坚决,亦在耽误复常进程。
在袁国勇文章发表同日,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日前有染疫机组人员抵港后到处游走。中心总监徐乐坚表示,Omicron在本地社区爆发的风险非常高,任何一点火花都可导致第五波疫情。当堵截疫情将愈加困难,政府要维持现行防疫限制,在疫情爆发更要尽速收紧之。同时间,政府要加紧推动市民接种疫苗,短期控制疫情爆发时的死亡和重症风险,长期则为放宽各项防疫限制以至通关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