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金钱堆砌的艺术发展并不完善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西九文化区中收藏当代视觉文化展品的M+博物馆将于下周五(12日)正式开幕,六个专题展览合计将展出藏品约1,500件。打头阵的展览“香港:此地彼方”位于M+地下的展馆,当中涵盖了艺术、平面设计、建筑及电影,以多个面向去阐述香港故事,而二楼的希克展厅则有“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览,回顾了1970年代至200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其余四个分别为:“物件 ‧ 空间 ‧ 互动”、“个体 ‧ 源流‧ 表现”、“博物馆之梦”,以及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

M+单是建筑物本身已耗资超过60亿元公帑兴建,又花了逾12亿元公帑在购买馆藏之上,社会过去对此也是不无微言,有意见认为其所费不菲,也有香港艺术家指其藏品未充分涵盖本地文化圈,这些问题背后其实折射了M+乃至整个文化区的营运方针问题。

购入馆藏资金运用过急

现时M+博物馆藏有接近8,000件作品,当中最受争议者肯定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通过“部分捐赠、部分收购”模式搜集来自瑞士收藏家希克的1,510件藏品,当中有47件艺术品是收购得来,相关花费合计1.77亿港元,其余1,463件作品则是由希克博士成立的基金捐赠。希克藏品涵盖了多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内容有助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不过当中却有包含祼露成份的大尺度作品,而且还有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政治争议作品,故此未必适合放在公众场合展出。

今年3月,有记者问及该馆会否回避收藏或展示反修例运动及艾未未等有政治争议的作品,当时西九文化区管理局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曾表示没有问题,但新上任西九管理局行政总裁的冯程淑仪在本周一(1日)与传媒茶叙时介绍西九发展时,就不愿透露开幕时将展出的希克藏品内容。这某程度上显示M+现时已经进入了一个购入容易展出难的窘局,一次过大手买入展品的做法容易造成资金运用不善。

文艺发展不能一蹴而就

其实要有效地营运一所博物馆,一掷千金地购入大量展品绝对称不上是理想的做法。以M+的主要参考对象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例,它就耗费了超过20年时间将最初的九件馆藏扩展到现时超过200,000件藏品,内容包含绘画、雕塑、摄影成本、印刷品、商业设计、电影、家具以至装置艺术等,这样才足以构成一所全方位的博物馆。

既然政府锐意打造M+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就更应该参考现存国际知名博物馆的营运方针,慢慢累积来自不同作者和类别的馆藏,并且积极配合艺术教育工作,而非纯粹追求增加馆藏规模,妄想透过大手购入展品就能成就其事,而事实上港府的这种问题也不只限于艺术发展方面,对于其他政策往往也是觉得单次大笔投资即可自动完成任务,此一心态实在不甚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