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使用“安心出行” 社会方可复常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政府于周四(21日)宣布由下月起,所有政府员工和市民必须使用“安心出行”进入政府大楼和办公处所。部分市民质疑政府此举如同食言,因为官员过去曾称市民使用程式可“自愿参与”。然而,新冠病毒防疫措施要因时制夷,“填纸仔”资料缺漏也容易造成防疫漏洞,因此更多场所使用“安心出行”客观来看肯定能加强社会的病毒追踪能力。

“安心出行”于去年11月推出,创新及科技局局薛永恒当时曾称程式是“是自愿参与、自主作记录”,后来特首林郑月娥于同月下旬修改说法,指“如果发觉有需要的话”可以要求市民进入指定处所时使用程式。政府迄今没有交代如何才是有需要,但是客观来看光靠市民“自愿参与”的确有其限制,故此出于堵塞防疫缺口考虑加大使用程式范围可以理解。

“填纸仔”存防疫漏洞

虽然现时“安心出行”应用程式下载量已增至逾560万,在食店和政府场所使用“填纸仔”的替代方法的人亦有所减少,表示程式已经广为采纳。不过,防疫是全社会的事,即使大部分人遵从公共卫生措施也不够,必须以滴水不漏为目标。政府场所向广大市民使用服务,人流集中,提高警觉也是理所当然。

现时安心出行的资料只会储存在市民自己的手机内。(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正如政府发言人所说的,在其余选择“填纸仔”的人当中,不少漏填或提供失实资料,令当局难以在社区爆发重临的时候追踪传播途径,遑论执法人员在抽查处所时持续发现顾客没有扫码甚至使用伪冒程式。因此,强制在政府处所使用“安心出行”,能减少走漏传播链的机会,亦有助市民建立扫码习惯。

“安心出行”见成效

此外,“安心出行”确实在追踪疫情上发挥了一定功效,在今年2月爆发“名潮食馆”群组感染期间,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透露有患者因收到风险信息通知而去做检测并证实确诊。与之相对,在6月初,有一名确诊者之前没有使用“安心出行”,中心只好根据病人提供的行踪资料,向曾到访相同地点的人士广播有关信息。显而易见,患者单靠回忆难免会记错或记漏到访时间和地点,绝不理想。

另一方面,部分市民拒绝使用“安心出行”是基于担忧政府藉程式记录他们行踪、侵犯私隐,但他们亦要明白在疫症期间私隐与保障公共健康须取得平衡。若然过分强调私隐而令病毒传播途径无法被追踪,自己随时受害,更可能累及他人。

黄敬文补充指,“安心出行”下载量已达500万次,至今“冇任何野发生过架㖞”,强调程式已通过独立审查,当局上月已公开程式技术规格、保安风险评估、审计和私隐影响评估报告等,以回应市民要求提高透明度的需求。(梁鹏威摄)

至于追踪感染程式在外地牵起争议,诸如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等更爆发示威,但当地政府亦没有为此却步,例如法国国会在21日通过政府议案,延长实施“健康通行证”至明年7月底,已打齐针或检测阴性的民众进入餐厅、运动中心和戏院等公共场所必须出示纸本或手机二维码,这也从侧面支持了港府扩大“安心出行”程式适用范围的理据。

最后,政府今次照顾了一群未可善用智能手机的人,容许12岁以下儿童和年满65岁长者和使用“安心出行”有困难的残疾人士实名纸本登记,这样算是合适做法。当然,新政策始终仍不可违背一些基本保障,例如市民不应因为没有扫码被拒进入医院和诊所等必要场所。与此同时,政府也可参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做法,研发及提供可穿戴或可携式感应装置,减少市民填写和处所处理纸条的程序。

最后,事实毕竟胜于雄辩,政府想要说服市民“安心出行”对己对人有必要而且有用,以至鼓励大型私人场所仿效,大可发布过往凭应用程式追踪确诊个案的成功例子,无奈相关资讯至今未见公开,不得不说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