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愿景不等于可以没具体目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接受本地报刊专访,指出河套区港深创科园从2017年解决土地业权问题后四年内建楼的速度并不算慢,北部都会区里的新田科技城可以考虑沿用河套区项目发展方法。此外,她又强调新田科技城属于一个未立项的“愿景式”发展策略,所以拒绝为它设置任何具体完成日期目标。
早前《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透过不同方法大规模增加该区创科用地,同时从速落实北环线支线等区内交通配套,借此“构建一个能够连贯落马洲支线站、港深创科园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并与深圳福田和皇岗紧密衔接的更具规模、空间布局更具效益、土地用途组合综合多元的新田科技城,成为港深未来发展创新科技,产、学、研多方力量汇集的聚焦点和推动港深深度融合的发展区”,号称“香港矽谷”。
发展慢在策划不在建设
单论推进工程实体建设速度,河套区港深创科园近几年建设速度可能未算太慢。不过,在签署解决河套土地业权问题备忘录的十年前,前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便在2007年的《施政报告》将“港深共同开发河套”列作“十大建设”之一,同年底香港及深圳政府亦已经成立港深边界区发展联合专责小组讨论相关项目,当时担任发展局局长的林郑月娥也有参与其中,这些事前策划工作当然也应该计算在项目需要的时间内才对。
特别值得留意的是,林郑月娥在近期专访里声称2017年后有关河套区项目工作包括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可是土木工程拓展署明明在2008年12月已经首次就“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申请环评,接着到了2011年10月当局又提出调整研究范围,最后批准环评报告后的环境许可证则于2013年11月发出,说明单是环评工作本身已经进行超过四年,并且所有环节都发生于2017年之前。
愿景成真需要明确目标
至于所谓“愿景式”的发展策略,更跟毋须设置日期目标毫无关连。港府今年推出的《资源循环蓝图2035》、《清新空气蓝图2035》、《气候行动蓝图2050》,这些不都是带有年期目标的“愿景式”策略吗?就算是整个北部都会区,林郑月娥自己也说过:“我期待全港市民和特区政府一同努力,以未来二十年时间基本完成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难道隶属其下的新田科技城不属于20年内“基本完成”的范围?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希望新田科技城能与“深圳‘福田’互为呼应,协同合作,共建共赢”,然而福田一方在2015年《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出台的时候,老早便订下了2020年增加出口额、服务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商品销售额、税收总额以及2023年前总体容积率、产业用地容积率、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产业建议面积比例等方面的量化目标,其具体程度跟香港这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拒绝为发展“愿景”订下明确的目标时间,此一举动本身就反映出不愿作出任何实际承诺,而且港府官员在此之上往往还要掩饰推动相关项目进度严重落后。正如不久前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慢进也是退”的警示,任何人假若希望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等“愿景”能够成真,他们绝对不会满足于在目标欠奉的状态下工作,更没可能接受继续保持过去河套区那一种极度“叹慢板”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