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元老再倡参选 泛民政党应迎难而上
近日,民主党创党成员、立法会前议员李华明重申“民主党不是论政团体”,表示倘若民主党最终选择弃选,主动放弃发声平台,民主党亦已完成历史任务,倘若民主党不作解散,他本人亦只好退党。毫无疑问,随着区议会议员陆续宣誓、立法会选举临近,各个泛民主派政党始终要面对关键的抉择。
泛民党派是否有参政空间的问题已在社会发酵一段时间,然而正如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二(21日)讽刺地反问,“如果他们(非建制派政党)没有参选,我们如何可以令这类人士当选?”未来政治空间多寡的问题,正正需要各个政党组织共同探索寻找答案。
撇开近日建制中人或亲北京人士的言论不谈,无论如何一个政党如果选择不再参与选举或寻求在现行的政治体制扩大影响力,作为政党的领导层不但要向其支持者申述他们的立场和看法,与此同时更需要向党内的成员表明他的宏观策略和方向。
社区工作与议会相辅相成
假如一个政党因为种种原因而决定不再参与选举,只在“社区中深耕细作”,政党的领导层亦要交代社区工作的“最终目标”为何?尤其是香港的政党昔日在殖民地时代筹组,就是为了寻求在当时的立法局扩大政治上的影响力,冀求以最和平和合法的方式寻求政府政策的变更。时至今日,假如政党组织已经无意再竞争议会的席位,不再寻求体制上的政策改变,只怕都难以给出具说服力的说法。
政党从事社区工作一直以来都与香港的政治选举相辅而行。组织社区内的动员网络就是为求政党在选举取得“铁票”的支持,并且扩大在选举中的所得票数和议会中的所得议席。今日泛民政党的领导层提出以“维持地区力量”取代“议会参选的路线”,然而假如其最终目标不是为了选举目标,并且扩大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似乎这条“延续社区工作”的路线亦令人怀疑。特别是当政党失去政治上的影响力,只是作为地区的非牟利组织团体,市民为何不直接向地区的慈善组织捐助支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突破
香港的政治空间的确是因为新制度而出现不少限制,一些泛民元老或许有“晚节不保”的忧虑。仍在还押的民主党前领导层胡志伟等早前就去信党友,主张不参与来届的立法会选举。然而从政者更需要思考的,是不少市民仍然留在香港生活,仍然期待香港的民主发展,仍然希望非建制的声音进入议会的的角度。
事实上,一些泛民元老昔日组党甚至参与回归后的首场选举,何尝不是在当时争取更大的政治空间?今日香港已经面对新的政治环境,不少人就算面对从政风险,仍然秉持当日入党从政的想法,未有打算一走了之,反而仍在寻求在民生、社会以至政治上的突破。观塘区区议员、民主党副主席梁翊婷就继续区议员的工作,而“邝神”邝俊宇亦创立了YouTube 频道“新青年事务所”继续发挥他的影响力。姑勿论他们是否要参加立法会选举,他们至少也愿意在新制度下做好区议会的工作。今天泛民若因失去“突破重围”的勇敢想像而自绝于政治体制之外,埋没的就是新一代迎难而上、寻求改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