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是经济转型必须处理的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周一(9月21日)环球股市经历了“黑色星期一”,香港、欧洲、美国各大股市大跌,恒生指数盘中一度跌超1,000点,收市仍跌800点;道琼斯指数盘中曾跌近1,000点,收市收窄至600多点。一些人认为市场恐慌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中国恒大集团可能破产并引发经济危机。

早在这个“黑色星期一”前,部分市场评论已探讨恒大会否成为“中国版雷曼”,引起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然而,正如《巨子》的文章曾指出,恒大与雷曼差别很大,两者的影响不能直接比较。不过,即使恒大不会制造出类似雷曼般的经济危机,亦有华尔街分析认为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颇巨规模的打击。例如高盛分析指恒大的债务问题保守估计也可能拖累中国GDP增长1.4个百分点,最坏情况更可能高达4.1%。

恒大的风险仍然可控

恒大的规模无疑巨大,总负债接近2万亿人民币,约相当于中国一年GDP的2%,而据公司资讯其雇员亦高达20万人。一旦恒大泡沫爆破,将可能连带对融资的金融业等造成巨大压力。

但是,恒大对中国经济的威胁仍无须过份夸大。首先,恒大负债大,但资产也相当大。恒大这次的债务危机主要是资金链断裂所致,简而言之即是“周转不灵”,而究其原因则是中国政府今年以来推出了极为严格的地产商融资及按揭限制所致。但恒大资产仍然近2.3万亿,帐面上净资产仍是正数。即使恒大真的倒闭而要低价贱卖资产,估计也不会真的造成大规模的坏帐,对银行以至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其实可控。

有华尔街分析认为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颇巨规模的打击。

而且,虽然以现阶段看中央政府不会出手救恒大,但中央早已关注恒大的债务问题,一直在打算如何令其债务问题能够软著陆,包括围堵并封隔恒大的风险于整体经济之外。例如以整个地产行业而言,其他大部分的大型地产商过去几年已紧守中央所定的“三条红线”,并不会出现连续爆雷的情况。

恒大事件也许“机多于危”

众所周知,楼市泡沫化是内地经济须要处理的灰犀牛,中央如果能顺利处理恒大问题,则可能转危为机。因为如果拥有最大债务问题的恒大也能以市场方法自救的话,那证明了整体楼市泡沫危机尚在可控制的范围。即使恒大无法自救,对中国经济而言也是长痛不如短痛。即使在疫情的这两年中,中国的经济仍大体保持强劲,而且币策早已收紧,有再次宽松政策的空间,可以平衡恒大所带来的冲击。

中国政府此刻最大的经济总目标是将资金从过热的楼市中解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恒大只是早晚须要处理的问题。也正因如此,对中央而言,关键并不是保住恒大本身,而是要保住经济不被恒大事件影响。只要资金可以有秩序地从楼市解放至实体经济,最终将强化内循环、刺激新的经济模式与投资,便能长远改善中国的经济环境。而这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