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委会掀选举序幕 香港进入改革进程
选举委员会选举周日(19日)举行,36个须经选举产生选委的界别中13个需投票,由412人竞逐364席。加上将于12月19日举行的立法会选举,以及明年3月27日的行政长官选举,未来半年香港将举行三场政治选举,是选举制度全面修改后的首次,意义重大。
从时间而言,9月19日举行的选委会选举是三场选举的首场;按性质来说,选委会负责提名及选出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立法会议员候选人及选出40名立法会议员。从这两个角度看,选委会选举是新选举制度的先行及基础,对落实爱国者治港的作用非常关键。
选举的根本性质
毋庸讳言,今届选委会的选民人数大幅减少,如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所直言,一般市民主要都无份投票。但日前不少参选人都“落区”参与摆街站等活动,包括一些重量级建制派甚至商界领袖,当然选委唐英年亦探访基层家庭,这显然说明了选委会选举的一些性质。
或者选委和候选人只是“被迫”或者“被要求”做这种事情,可能是中联办提出了更高或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但无论如何,一改建制派的陈旧作风,重视与社会沟通和民生需要,也是一种进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7月时指出,治港者须善于为民众办实事,“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终贴基层、接地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承前启后的选举期
选委会掀起序幕、香港进入选举期后,便预示了香港政治结构重塑过程开始,更是提醒香港进入改革的历史进程。三场选举跟国安法周期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平定社会躁动的国安法是破,选出改革社会人才的选举是立。因此三场选举不论在机制上与以往有何改变,选民、候选人人数有何不同也好,也不应令社会失焦,忽略了三场选举的最大——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宗旨,就是要令香港展开改革。
将夏宝龙、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的发言,结合中央政府这一轮涉及香港发展的政策,诸如合办全运会、前海合作区、金融互通等,我们不难看到中央既对治港者提出了要求,也给香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最近甚至有传中央对地产商提出了解决房屋问题的要求,不论真假,也无人能否认房屋问题已是不能不立刻彻底解决的范畴。
只有从整体、完整的角度看选举期开始,我们才能看明白摆在香港的前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