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选举近了 政府莫在拖拉
立法会选举将在今年12月19日举行,距今只约三个月,但政府仍未向公众全盘交代对疫情以及选举制度变化的新措施,尤其内地港人的投票安排也未有最终定案,而政府对决定民主派港岛区区议员宣誓无效的原因空泛,亦令有意参选的泛民人士犹疑是否符合立法会参选资格。
在参选资格方面,由于是次选举是政府通过《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后的首场立法会选举,政治人物未能直接从2016年参选经验评估年底参选“入闸”机率,泛民自然视区议员宣誓结果是重要指标。
政府在9月10日安排港岛区区议员宣誓,建制派全部过关,14名参与宣誓的泛民主派之中有七人即日被要求提供额外资料,并在本周三(15日)被通知宣誓无效,失去议席。政府对外交代在考虑他们的书面回复和所有相关资料,“监誓人根据有关解释所订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定,确定该七名区议员的宣誓为无效宣誓”。
准则清晰 吸纳合资格人士
据悉,部分区议员收到的理据来自《释义及通则条例》关于“拥护《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区”的负面清单,包括作出损害政治体制秩序和特区整体利益的行为,包括以非法手段强迫或威吓特首改变政策或提交立法会议案;无差别反对政府提出的议案,意图要胁政府令其无法正常履行职务;或逼使特首下台及推翻特区政府;以及举行“变相公投”。
具体而言,一般估计“死因”包括曾参与立法会泛民初选、借出议办作票站、签署“墨落无悔”声明等。民主党主席罗健熙指出,从今次被“DQ”的议员可推测红线在哪里,会按今次情况来评估之后的参选安排,惟担心红线日后会转变。
无论如何,参选资格审查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政府的说明愈清晰,愈能让参选者有准则可依。相反,若然有心人士只能猜度安全范围,即使他们放下过往泛政治化的行为,重投社区为选民服务,也可能因错误理解准则而失去参政机会。须知道在政治新形势下,一些民主派有意一改以往作风,务实从政,官员有需要为他们释除疑虑,让更多愿意在“一国两制”大原则下爱国爱港的人士参与管治。
选举不容有失 境外投票须早定案
立法会选举另一项去向未明的事项是投票安排。去年政府因为疫情未稳延后选举一年,期间官员称会研究境外投票可行性。短期疫情可望靠稳,选举成事机会较大。不过,一年过后,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于本周三回答立法会议员质询时似乎仍一筹莫展,只表示“积极做预案”,强调内地设投票站要克服技术和法律问题,又要内地配合,不贸然进行。政府正研究在关口设站,但要考虑免检疫安排等。
现时立法会运作较以往顺畅,修改法律工作难度减少,问题重点应是实际操作。按局长的回复,是否表示关口以外的途径是否不行?即使因为实际因素只容许内地港人票站投票,会否开放深圳湾和港珠澳大桥以外的关口?能否开放香港在内地省市的经贸办进行?在此之上,候选人如何向境外选民宣传,例如是否透过网络和邮寄等?内地港人数十万,即使最后只有三数万人愿意投票,政府也要保障他们选举权。政府亦可先行与内地港人调查投票意愿和方法偏好,及早调动资源。
选举贵乎公开公正,参选资格要有据可依,选举权亦要被尊重。愈多遵守“一国两制”的人能够参选,愈多市民被便利投票,将会是举行一场成功的选举的关键。而12月的立法会选举作为延期一年及选举制度改革后的首次,自然有份外的理由需要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