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领袖既要谈建议更要解决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周日(25日),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谈及对香港土地房屋发展、政治气氛以及香港撕裂等看法。她批评现届政府缺乏“胆量”和“决心”解决香港的房屋问题,未来应更“大刀阔斧”地处理土地不足的情况。
关于香港的政治发展以及未来几场的选举,她亦认为特区政府的管治思维不应单靠执法或纯粹以“抓”的方式处理年轻人的不满情绪;政府应采取更积极的方法“团结方方面面”、“争取年青人的心”,并与社会一起“寻找以香港为傲的事”。

的而且确,近年香港社会各个范畴都有很多深层次的经济民生问题有待解决。土地房屋问题尤其是重中之重,社会早有声音需要解决不同阶层的住屋需要,特别是近年楼价越升越贵、市民居住环境越住越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官员更具决心地回应和解决。长久以来的土地供应不足问题自然事有始因,社会早有共识。然而,政府似乎一直未有决心解决相关问题,把不少积极的方案束之高阁,而未有理会。

积极思维 vs 消极埋怨

民间的意见政府或许不太重视,但以叶刘淑仪为例,她既是立法会议员,更是行政会议成员,本来就应该足以向林郑政府反映意见,甚至推动政策上的改变。惟其在访问中就指出,她本人以及不少政府的前官员就多次向政府提出搬迁葵涌货柜码头以释放土地以供建屋;另外,港铁作为“香港最大的发展商”,经营地产和铁路项目赚取庞大收益,政府亦应更积极采取利润管制措施,为市场提供合理价格的房屋供应。以上的建议似乎被置若罔闻,更见政府未有积极面对社会对房屋的殷切需求。

又例如叶刘淑仪在访问中亦提出,解决政治矛盾和修补撕裂社会的思维不应纯粹靠执法。事实上,一个社会的管治诚然不能单单依赖倚严刑峻法就可以达至“社会团结”,要修补撕裂的社会更加需要政府积极的思维,而非被动地把事事交由法庭处理。例如港大学生会风波,政府便应反思是否单纯以“执法”,而缺少柔性的引导下,就可以让年轻一代可以跨越躁动的政治氛围,努力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以往叶刘淑仪予人“离地”、与年青人脱节的感觉,但不知是否连场选举临近,其在访问的末段亦特别提及政府应思考如何“争取年青人的心”、“寻找以香港为傲的事”。无疑,香港社会在反修例风波以及疲情缠绕下都经历了重创,移民潮渐成,政府须担当更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寻找“情绪出路”。然而,我们的政治领袖是否只懂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纸上谈兵,但却不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在职责及权力之内解决问题?当香港百病丛生的时候,政治领袖要做的第一步是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在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