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隐性患者少 免疫更靠打疫苗
中文大学医学院周三(26日)公布的研究推算,本港仅有2万名未被发现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低感染率意味市民需要接种疫苗才能获得保护,但与此同时本港新冠疫苗接种比率持续偏低,至今未达两成。政府和企业除了可以继续搬出更多诱因鼓励接种,市民亦要从大局出发,以便让疫情早日告一段落。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于2020年4月起,招募了近4.2千名成年人接受问卷调查,并用血清测试检查参加者体内是否带有“免疫球蛋白G抗体(IgG)”,以识辨他们是否曾经感染病毒,结果发现当中6人体内含有IgG抗体。若按这结果推算,本港新冠肺炎隐性感染患者接近2万人,即占总人口约0.3%,连带截至今年5月的确诊数字约1.2万人,以及推算的未成年个案约1.8千人,本港即是约有3.3万人已受感染,共占人口总数少于0.44%。
有参与研究的中大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表示,现时确诊个案与隐性个案比例为1比2,反映现行防疫措施有效。但低感染率和低接种率也代表大多数港人尚未有抗体保护,变相是说本港逾99%市民需要透过接种疫苗方能获得保护。
抗疫终归还须靠疫苗
即使学者及官员多次呼吁市民接种疫苗,但现时的接种率实在不敢乐观。据政府周三公布的数据,即使疫苗接种计划已开展了三个月,目前仅得93万人完成接种第二剂疫苗,约占总人口不足一成半。反观其他先进经济体自去年12月陆续开展接种计划后,其进度领先本港不少,如美国和英国现有分别约4成人和3成5人口完成接种,而新加坡和内地的数字亦分别达25%和23%。
诚如食卫局局长陈肇始形容,本港疫苗犹豫情况十分严重。市民未接种的理由不外乎惧怕其副作用,或是认为疫情受控未有迫切性。但台湾疫情大爆发、广东亦现个案,说明要疫情告一段落,需要更多人获得免疫保护,故此也要市民加快接种疫苗才能实现,政府、公私营机构和市民须各自向前踏出一步。
政府方面,纵然特首林郑月娥早前声称由政府提供经济诱因,鼓励民众接种疫苗或会有反效果,但除了物质支持外,政府也应该以雇主身份让公务员享有接种疫苗的假期,甚或乎及早制定与内地和国际通关的框架条件,让市民大概得知防疫终点的距离。与此同时,虽然部分公营或私营机构早于政府让员工享有“疫苗假”,但经济上也可以补足政府的角色,如机管局日前宣布将会送出6万张机票,当中5万将以抽奖形式送给9月底前已接种疫苗的港人,余下的则是送予机场员工,这同时兼负起社会和雇主的责任。
但即使政府和企业有各式各样的诱因,抗疫成功与否最终须端视市民的接种意愿。诚如上文指出,本港需要多于99%人接种疫情才能抗疫成功,而多数市民目前却对接种疫苗犹豫不决,此乃定会大大拖慢本港回归正常的步伐。然而市民除了需要对疫苗的科学性有客观判断和评价外,其实也要明白个人之举表面上虽然微不足道,但也直接影响本港抗疫的时间长度。故此要完全消灭这场世纪疫症,不单政府和商界需要更为主动,同时民众的公民责任也是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