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口结构失衡 香港更要及早应对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11日)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这份本应在4月上旬公布的结果因推迟发布曾引来诸多猜测,有人事前更称中国人口已跌穿14亿人,呈超过半世纪以来首次人口下跌表现,如今公布的结果反而显示最新全国人口攀升至14.12亿人,比2010年人口普查还增加了7206万人,可以说打破了此前的流言。尽管如此,最新数据所揭露的人口增速放缓、年龄结构不均等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过去十年中国人口虽然保持增长,但是整体增速明显有所放缓,由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0.57%下降到这十年间的0.53%。也就是说,尽管中国从2013年开始逐步放开了生育限制,使得14岁及以下的少儿人口整体比率较2010年上升了1.35%,但这仍追不上人口减少的幅度。

中国各地的巨型广告牌鼓励中国夫妇在现代化进程中只生一个孩子,到2000年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图为1983年,中国北京的计划生育宣传牌。(Getty)

少儿增长下的发展不均

对此值得注意的是,少儿人口比例的增长在全国范围来说并不平均。在过去十年中,少儿人口比率主要增长集中在中国东部与南部,亦即江苏、广东、山东、京津一带。愈向西北内陆,少儿人口呈增长状态的地区也就愈少,虽然仍有少数西部城市呈现增幅,但内蒙古、山西、宁夏、青海等大多数内陆地带少儿人口其实都有所减少。而对比少儿人口比例增减幅度幅最大的两个省份,福建增长了3.85%,黑龙江则减少了1.62%,差距可谓相当明显。中国若想进一步提升新生人口数,未来或许应就目前的低增长地区提供更多鼓励政策,以免进一步激化各省市间的发展不均。

在人口老龄化方面,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率相比上一个十年增加5.38%,证明社会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老龄化问题同样与地域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统计的31个地区中,有15个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接近或超过当地人口的五分之一,当中除了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是偏南地区外,其余皆为北方省市,而老龄化情况以东北三省尤为严重,辽宁数字甚至高于当地人口四分之一。同时,北方省市的老龄人口比例增幅也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南方省市只有四川、江西、上海与湖北高于全国水平。

无论是少儿人口还是老龄化数字,都显示这些人口数据与地域分布有一定关联。这说明了全国普适性的开放生育、养老规划未来要更可以增加针对性的地方政策,而人口与当地经济、文化的高度联系也显示,在“让一群人先富起来”、“把饼做大”的方针奏效后,中国面临的更大考验在于如何把饼分得平均,让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相得益彰,更为平衡稳健。

香港楼价持续高企,轮候公屋者众。(资料图片)

香港人口失衡过犹不及

与中国内地相似,香港同样面临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2020年底,香港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为19%,比中国31个统计地区都高。政府更预测这一数据将在2039年升到33.3%,且长者人口超过250万的情况将维持最少30年。这一方面带来养老问题。以医疗为例,长者对医疗的需求更高,仅其住院的风险就是青壮年的四倍,因此现已严重不足的医疗措施,如何应付将来人口老化的增长需求?更何况内地有类似全民退保的养老保险,香港却连强积金都漏洞连连,谈何让将来的250万老人老有所依?

而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香港生育率还连年下跌。2020年,香港新生婴儿人数较2014年下跌接近三成,粗出生率由2014年每千名人口的8.6下降到2020年的5.8,不足2018年世界水平18.2的三分之一,也低于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10.0。老龄人口增多加上少儿生育不足,不仅带来社会养老风险,更会令整个社会失去持续发展的能力。香港固然没有生育限制政策,但成年人却面临各种现实限制。劳工权益保障不足让他们担心没有足够的工余精力养育小孩,年年高涨房价让年轻男女根本无能力另组小家,教育过度竞争则让不少准父母都感觉“有心生,无力养”。无论是住房、劳工保障或育儿支援,特区政府一直几乎无所建树,没有为想要生养的年轻人提供适宜社会环境,又谈何提高生育率、补足香港发展后劲?

正如国家意识到生育率走低带来危机而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和津贴,港府更要看到本港人口失衡问题相比内地过犹不及,而这种人口失衡是社会多方面长年积弊所造成的恶果,必须及时着手处理勿让香港“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