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如最后稻草 历史进入另一时代
面对中国加征反制34%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扬言会再征收五成关税。外交部周二(4月8日)表示如果美国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即使环球股市似乎喘定,但没有人敢低估目前面对的地缘政治及经济风险。
特朗普政府声称,美国长期面对高关税壁垒,因而承受庞大的贸易逆差、制造业职位以至是财富外流,甚至构成了国家安全威胁。凭借所谓的“对等关税”,特朗普声称可以拨乱反正、回复公平交易。不管“开天杀价”是否谈判技俩,即使如市场上的乐观派所期望,美国政府最终会将关税下调至相对“温和”的水平,但很可能也是10%至15%,亦即是大幅高于以往的水平,甚至高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关税国家。经济代价已毋庸赘言,高物价、贸易萎缩,加上关税政策一时一样,会严重抑制企业的长期投资意愿。由于企业不得不“睇定啲”,最终将拖累经济增长。
全球化时代走向终结
再者,美国当前面对的经济困境,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列根时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减税、去监管、削弱工会力量,经济发展的成果严重地集中于资本家和技术专才,中低技能的劳工——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工人——要么人工停滞不前,要么饭碗随时不保。随着以亚洲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富起来,美国人一方面失落了昔日的相对优越地位,另一方面与国内精英的差距也日益拉大。在双重失落之下,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高涨,特朗普于是乘势而起,并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作为替罪羊。
须知道自九十年代以来,自动化、机械技术开始取代劳动力,本来就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现在再加上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对越南、柬埔寨、墨西哥等依赖对美出口的国家堪称最后一根稻草。即使他们甘心“跪低”,但肯定已不可能寄望恢复原本的出口荣景。中国的“底气”在于其早已重视内需市场、培育中产阶级,提升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简化为廉价出口,只会忽略了当前各国都必须适应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霸权的黄昏是世界的曙光?
由柏林围墙倒塌至新冠疫情的三十多年,全球经济由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主导,商品、资本和技术大规模流动。只是中国一方面拥抱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在国内维持政府对市场的主导,控制社会差距的扩大。如今特朗普一方面搞重商主义、保护主义,但在国内却继续减税、去监管,不但无法解决美国的深层次结构矛盾,在民粹政治下更加令到国际社会充满风险。
二战结束至今、长达八十年的国际秩序正处于瓦解之中,但霸权的黄昏未必不是世界的曙光。所谓“美国治世”(Pax Americana)时代,享受了和平的主要是北美和欧洲,但在越南、伊拉克等非西方世界,战争却从未远去,如今更临到欧洲东陲之乌克兰。未来的国际秩序很可能不再由单一霸权或几个大国主宰,“全球南方”国家已经成为积极参与者,甚至希望改革现时的国际体制。金砖国家(BRICS)不只多了埃及、印尼、阿联酋等,还有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伙伴国。他们不可能再任由美国予取予求、双重标准,而是要求协商、合作、共赢的国与国关系。
如果把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只看作是又一场贸易战,那只会低估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事实上,我们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旧有的秩序和模式正在瓦解,但新的形态尚未完全成型。贸易保护主义擡头、社会不平等扩大、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以至是人工智能对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颠覆,各方面都充满不确定。这个历史性转变是危机还是机遇,取决于各个政府如何应对转型,哪个社会更能够适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