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掀全面战争 格局丕变作战并非孤军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地周三(4月2日)所谓“解放日”公布新关税安排,以10%的基准关税为基础,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互惠关税”,中国总税率将达到54%,欧盟和日本分别是20%和24%,同时对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专项关税。这不仅是特朗普上任以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加征,也堪称发动一场贸易层面上的全面战争,标志着全球经济秩序丕变。
新的关税政策几乎影响美国所有贸易伙伴,对象不仅包括外界早已预期的中国,还涵盖其盟友如欧盟和日本。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单边行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野心,将经济胁迫作为地缘政治工具,试图迫使各国接受其贸易条件。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在促进美元贬值,以及推动稳定币和比特币储备,因此关税不仅是其贸易保护措施,还是美国在霸权地位受到动摇之际企图力挽狂澜之作。惟其若然无法重新定义国际经济秩序,则可能加速美国影响力的衰退,可谓背水一战,殊死一搏。
对美国国内而言,10%的基准关税和更高的互惠关税必然推高消费品价格,尤其是汽车和日常用品,引发通胀压力。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关税刺激制造业回流,但企业可能因政策不确定性而选择观望,而非立即投资美国、增加生产线。如果各国政府加徯报复关税,美国出口产业(如农业和科技)也将承受损失。
事实上不只中国,欧盟和加拿大已表示将推出反制关税,加拿大上个月也对美国钢铝制品征收25%关税。全球供应链势必重新配置,企业可能将生产转移至关税较低的地区,环球贸易的变数只会更复杂难测。金融市场近日已经出现动荡,这两个月来道指下跌百分之六,纳指跌超过一成二,日经指数单在过去一星期跌了百分之九,现在还未知道各国央行会否减持美国债券或转向其他货币,继而令环球金融风险升温。
回顾历史,胡佛政府曾经在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超过两万种商品加征高达53%关税,以为可以保护美国产业。但在各国政府加征报复关税之下,国际贸易急剧衰退,最后令原已大萧条的经济雪上加霜。特朗普新关税的幅度和覆盖范围相似,未宣布已冲击全球经济稳定,在近一个世纪后这会否引发另一场大萧条,绝非不可想像。
相比之下,1971年美国政府加征的10%进口关税已经显得温和。其时尼克逊迫使贸易伙伴同意美元贬值,并在短期内缓解了美国贸易赤字,但结果促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霸权转型。特朗普这次开征更夸张的关税,追求的同样是美元贬值,以为可以增强美国出口竞争力。但如果各国转向人民币或其他货币,这只会加速美元地位的衰退,并带来货币体系的剧烈动荡。
毫无疑问,特朗普关税象征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格局。自冷战结束以降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过去三十年以自由贸易、低关税和资本自由流动为特征,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重商主义时代,贸易壁垒上升,经济政策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特朗普透过关税和单边谈判,无所不用其极地维持霸权,但这可能适得其反。中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建立替代贸易网络。欧盟和日本等美国传统盟友又可能寻求更大经济独立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一方面是美国发起贸易全面战争,另一方面中国、欧盟等经济体寻求国际合作,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
香港作为贸易与金融的前线城市,经济高度依赖对内地和美国的贸易,以为在关税战火中可以独善其身,恐怕只是自欺欺人。54%的对华关税将影响香港作为转口港的功能,物流成本上升而货运量下跌。我们近年扬言加强与东盟等地区的贸易联系,市场风险目前分散了多少?
金融是香港的关键阵地,若美元在战火中动摇,人民币可能成为新旗帜,香港可利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优势,推动更多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抵御资本流动的冲击。在大国博弈之中,香港如何吸引寻求避风港的全球资本,同样值得思考。再者,关税加剧美国通胀压力,联储局如果维持高利率,香港的楼市和股市不但“无运行”,企业融资成本也势必上升。如果近两、三年的经济逆境还不够骇人,我们的财金官员现在也应该知道不能再以不变应万变,以为市场会自行复苏。
特朗普上任还不到两个月,已经祭出规模如此庞大的关税政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肯定不只关税一场战役。不但新重商主义时代来临,更没有人知道世界是否正处于第三场大战的开端。香港还说要由治及兴,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现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