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网球系得嘅” 运动不只保“A级”
“我知道香港网球系得嘅”,黄泽林日前在迈阿密网球公开赛击败世界排名14的美国球手舒尔顿(Ben Shelton)后说出这句话,其拼搏精神以至历史意义堪比当年李丽珊一句“香港运动员唔系垃圾”。香港时间周二(3月25日)凌晨,黄泽林不敌澳大利亚球手止步,以打入ATP千分级世界巡回赛32强写下香港网球历史新的一页。
面对澳大利亚球手禾顿(Adam Walton)黄泽林先以6比7失第一盘,但在第二盘打出6比4扳平。在两个多小时的苦战中,他不时以“你得嘅”为自己打气,展现了香港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虽然第三盘以4比6惜败,但ATP千分级赛事作为仅次于四大满贯的顶级赛事,网球精英云集,能在迈阿密球场上击败世界前沿球手并且闯入32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辉煌成就,也是香港网球史上的里程碑。
就在32强比赛开打前半天,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确认了网球将会在未来两年继续成为“A级”精英运动项目,算是稳定了香港网球界的军心。众所周知,政府一直透过“精英体育资助制度”去为体育项目划分等级,能够成为“A级”精英项目的话,运动员就可以在香港体育学院接受全面的训练。网球作为“A级”项目至少十年,但在2022年也曾经因为未能晋级东京奥运险被降级。
这次政府当局考虑到网球赛事没有世界锦标赛,有的只是奥运和亚运,比其他运动可能少了机会达标,所以加入四大满贯赛事、台维斯杯和金夫人杯的“一组”,让取得前三名的成绩都可作为符合“A级”精英运动项目的标准,是值得社会欢迎的改革,一改以往官僚没弹性的形象。立法会议员、港协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也表示,近年香港网球国际成绩出色,新标准解决了原有计分制度的技术问题,让精英运动员获得更长远支持。
事实上,黄泽林自五岁起学习网球,曾经长期在香港同时兼顾训练和中小学课程,本身就体现了网球作为“A级”项目所得到的支持。他后来在西班牙拿度网球学校接受训练,乃得益于香港大学提供的灵活学习安排,让他能全职训练同时兼顾学业。毕竟香港社会重视教育,家长往往不希望子女为了运动而放弃学习。黄泽林平衡学业与训练,这种模式相信可以作为其他青少年的参考。
香港过去不是没有网球手,由张玮桓到内地来的张玲,以至是教过黄泽林的汤嘉宝。但要在世界排名愈攀愈高,以至是打望顶级赛事的32强,社会就必须为此付出更多。例如目前网球仍然予不少市民“贵族运动”的印象,普及情况远低于羽毛球和游泳。除了网球总会的“Tennis Rocks”致力将这项运动推广给小学生,政府也可以帮助网球课程进入学校体育课,考虑提供免费训练营和设备补贴。
以往体育政策由民政事务局负责,运动于是被误会成没有经验贡献,现届政府将其归入新成立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正好说明运动可以配合其他政策,经济和社会价值不小。这作为一个重大政策改动,如今又有资助机制上的小改革,灵活地让网球维持“A级”精英项目地位,运动员可以继续在体院接受全面训练。另外,以往精英项目要在前四后二、一共六届奥运或亚运中最少三次成为竞赛项目,现在修订为九七年后最少三次,令桌球得以守住了“A级”资格。
相比网球,香港桌球的实力更加广泛得到肯定,傅家俊、吴安仪的名字可谓家传户晓,现在又有奥苏利云和卓林普成为香港居民。月初在启德体育园举行的世界格兰披治桌球大奖赛不只本地港迷入场,甚至吸引了内地以至海外旅客,正好展现了体育的经济价值。黄泽林在迈阿密的佳绩牵动人心,但我们每年多少市民有留意香港网球公开赛,以至入场支持?除了举办250分级的赛事,香港的网球未来在“盛事化”方面是否仍有提升空间?社会或许会因为黄泽林而掀起一轮热潮,但热潮过后才是挑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