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改组方案“333”比“234”更能体现邓小平精神
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其中一项重点是香港的政治制度改革。当中有些保守人士主张立法会地区直选削减至20席,功能组别为30席,重新引入的选举委员会将占40席。然而,我们认为三者平均分配30席的方案更适合香港,而且相信中央也认同“333”方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是为了确保“爱国者治港”,指导原则是要令“一国两制”更行稳致远。因此在本质上,是次立法会改组并不应该是意气上的报复,而必须要有大格局的考虑。
并非政治花瓶 央港重建互信
“234”方案的最大问题在于由亲建制人士为主的选委会议席在立法会中将有过大的权力,直选议席的影响力骤降。须知道是次改组,并不是要令直选议席变为政治花瓶,而是要考虑到近年政治环境的实际情况,要先令立法会回到较稳定的状态。
在“333”方案之下,地区直选、功能组别及选委会平均各占30席,加上立法会议员必须要效忠特区政府及拥护《基本法》,已能充份确保立法会的政治稳定。采取较宽松的方案能让直选议员有较大的政治影响力,较有利于民主派与中央重建互信。长远而言,立法会仍然是以《基本法》第68条所规定的“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为目标。
夏宝龙鼓励积极参与香港治理
事实上,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上月22日出席“爱国者治港”研讨会时,便强调中央不是搞“清一色”。他当时表示:“一部分市民由于长期生活在香港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国家、对内地了解不多,甚至对国家、对内地存在各种成见和偏见。对这些人的取态,中央是理解和包容的,也坚信他们会继续秉承爱国爱港立场,与反中乱港分子划清界限,积极参与香港治理。”既然“对国家、对内地存在各种成见和偏见”的人士,也可以“积极参与香港治理”,那么在选举制度的设计也就应该尽量宽松,让更多人能参与其中。
有份出席“爱国者治港”研讨会的前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邵善波也指出,《港区国安法》颁布后,反对势力已大为削弱,形势与2019年相比而大为不同,此际做事要更小心,切勿过分处理,令香港“病人医到变死人”。如“234”般霸道的改组方案是一剂不适合香港的药方,只会赶走很多合适的从政者。“爱国者治港”的大方针决不是将民主派摒除在外,而是引导他们回到“一国两制”大原则的旗帜底下从政。
邓小平:多些中间派,各界舒畅些
我们应该常常记得,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1984年10月在北京接见香港国庆访京团时,曾经说:“由香港人推选出来管理香港的人,由中央政府委任,而不是由北京派出。选择这种人,左翼的当然要有,尽量少些,也要有点右的人,最好多选些中间的人。这样,各方面人的心情会舒畅一些。处理这些问题,中央政府从大处著眼,不会拘泥于小节。”邓小平作为“一国两制”的构思者,他当然明白香港社会有多元的声音,宽阔的政治光谱。正因为此,他才表示要吸纳左中右的声音,以得到各方面人士的认同。今次立法会的改组方案,也应该以此为诫。
邓小平生前不只一次表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现在为了香港的立法会改组,肯定不乏强硬派力推保守方案,想盖过温和派的声音。但我们相信中央最终也会决定采取“333”方案,因为它更有利与香港社会重建互信,令“一国两制”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