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非等同合理 港铁须主动检讨票价机制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政府港铁将于本月底公布票价调整机制检讨结果,预料6月底生效。疫情打击本地经济,但票价未必能够下调,最终或只会冻结票价。港铁主席欧阳伯权强调机制透明,但当机制不能反映经济衰退、工资物价下调的因素,就反映它本身有明显缺陷。港铁是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机构,身为大股东的政府很应该以身作则,以减轻市民生活负担为目标,改革运输政策实践公平正义。

港铁主席欧阳伯权。(资料图片)

主席勿捉错用神

港铁自去年7月起票价八折,但这优惠只是因应疫情推出,并且将于本月底结束。疫情未完,经济距离复苏仍有一段时间,市民自然期望优惠延续,然而欧阳伯权日前受访并未交代优惠会否延续,而根据票价调整方程式,即使今年运算结果得出负数,也只会被过去两年保留的加幅抵销,故此最终很可能是冻价收场。若届时八折优惠又不获延续,新票价则比现时增加约两成半,完全跟经济环境背道而驰。

欧阳伯权强调机制“绝对冇黑箱”,显然捉错用神。以往两铁合并前市民的确会质疑港铁票价调整没有准则,其后厘订透明公开的方程式自然属于正确做法,但今天市民抱怨的原因已变成了社会经济低迷而港铁票价不减,港铁主席必须直面坊间质问。

票价调整方程式:

0.5x12月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变动(-0.7%)

+ 0.5x12月工资指数变动(未公布)

- 生产力因素(0)

- 额外扣减(0.6%)

= 今年票价调整幅度

现行票价调整机制不只反映经济情况,还反映运输业工资水平和分享港铁提升生产力所带来的裨益,也透过与利润和服务表现挂钩来驱使港铁减少事故和与民共享成果。平情而论,使用铁路服的乘客确实应该负担港铁部分营运成本,问题是票价机制亦不可过分偏离其负担能力,甚至要市民不断施压后港铁才使出优惠抵销票价加幅。何况靠优惠对冲本身就反映出机制存在缺失,再者并非所有优惠也能人人受惠,诸如全月通和都会票等安排便是针对特定乘客对象。

港铁可加可减机制不时受到批评。(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票价机制要改 勿忘回购港铁

不少学者和交通运输关注组织早已建议机制当中的“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应变为“运输业实质工资指数”(即名义指数扣除甲类消费物价指数),借此以更确切反映行业员工的实质收入,并且避免出现工资和物价在通胀时期互相攀比来反映市民实际负担能力。事实上若早年港铁加价能够慢一点就已经能缓解市民后来的生活负担和平抑物价,翌年追回票价加幅的机会也自然变得较小;至于在运输业实质工资跌幅比通胀大的通缩期间,这种做法亦能达致减价效果,即使行业实质工资同期上升,方程式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变项还是会增加最终结果向下调整的机会,至少应该能跟负担能力相适应。

上述建议无疑值得港铁参考,但与其斟酌方程式的各项因素,港铁应更彻底改革票价制度,《香港01》一直倡议每程二元,目的就是港铁带头减轻交通费负担,吸引其他交通工具跟随。外界毋须撸心港铁收入不继,因为商务、物业等收入有能力补贴票务亏损。要履行此主张,就必先要政府运用大股东权力回购港铁再重组其业务,当然如何下调车费和进行回购的具体方案仍需要详加规划,但当局至少要宣示决心关顾市民生活福祉,亦为昔日把港铁上市的决定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