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陈茂波应该与81岁麦婆婆谈一谈
深水埗鸭寮街公厕周三(17日)一名清洁女工遇袭,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遇袭的81岁麦婆婆翌日出院后仍负伤继续工作,并向《香港01》记者透露其一人肩负两份工作,每日上班逾12.5时。麦婆婆患有白内障,丈夫于20多年前离世,目前正与六旬女儿同住。她拒绝领取综援,因盼能够自力更新。
麦婆婆的事件让我们反思,到底尚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基层,每日在艰苦而漫长的工作当中挣扎求存?81岁的婆婆被迫每日工作逾12小时,甚至在遇袭时候,她白内障的眼睛根本连凶徒长相也不能看清。遇袭之后她连稍事休息的时间也未能得到,翌日便需继续上班以免“手停口停”。
负面标签难解 综援不能了事
综援制度本为生活艰苦的基层而设,相信若现年81岁、患有眼疾的麦婆婆前往申请综援,也不会有人微言。但社会对“综援”始终有负面印象,不少人认为这不是自力更新,而是“摊大手板”领取援助。麦婆婆的事例正好让我们看见,综援制度正在吓退基层,而非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香港教育大学讲座教授周基利在2020年曾就现有福利政策的负面标签进行研究,他以面谈方式访问了3299名60岁或以上的长者,发现合资格的长者当中,仍有逾一成人没有申请长者综援或长者生活津贴。研究发现不止是申请人本身为申请福利金而感到自卑,而是连申请人的身边人,以至申请的过程期间都令申请人感到耻辱。政府官员多番强调综援制度已足够帮助基层,不断要求社会不要标签、不要歧视,但为什么仍改变不了现状,以致出现麦婆婆这类例子?
81岁仍须上班 港人何时可退休?
归根结柢,市民更需要的是退休保障。居庙堂之高的官员或许以为综援与退休保障差不多,但两者其实代表对劳动价值以至资源分配截然不同的观念:退休保障的背后精神是市民工作半生后应该安享晚年,那是他们应得、社会应该给予他们的资源。而综援设有入息审查正好说明,政府认为那是因为市民贫穷,生计成问题,所以才伸出援手。
麦婆婆今年81岁,活过退休年龄依然无法退休,她的身影也代表着为数不少的港人,教我们不得不反思香港退休保障制度的不济。首先是大半生劳碌工作,但薪水往往微薄,应付三餐及住屋支出已经吃力。加上本港缺乏完整退休保障政策,综援制度“养懒人”的污名使基层却步,即使长者合资格并愿意申请高额长者生活津贴,他们每月仍然只得3,815元.若然基层长者要有尊严地度过晚年,不工作的话可以怎么办呢?根据统计署的劳动人口统计资料,65岁以上的工作人口正在同比增加,从2018年初的13.7万人,上升至去年底的接近17万人,统计数字已说明了一切。
《财政预算案》将于下周三(24日)公布,不少消息已指出政府今年大“收水”,多项往常的社福措施如综援双粮等都不会落实。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除了要看财务报表,也要多看贫苦基层的艰难生活,逆境之下基层仍然不愿申请综援,退休之年依然被迫上班,基层正需要政府支援之际,政府更不应该以财赤为由对应该用于基层的拨款锱铢必较——更何况库房坐拥8000亿储备,绝非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