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当道的廿一世纪 香港能创造自己的Netflix和快手吗?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美国网上串流平台网飞(Netflix)周三(20日)公布业绩后股价破顶,内地直播、短片、电商平台快手科技下周亦将在港招股集资390亿。不论是欧美抑或内地市场,多间网上串流巨无霸在过去十多年的新媒体热潮中急速冒起。政府一直表示支持创新及科技产业,但在过去却未能把握新媒体兴起的机会。

2006年Google收购Youtube,2010年Netflix开始涉足全球影视串流业务,2012年快手正式转型为短片平台,2016年另一短片平台抖音上市。全球串流平台在过去十年各自攻打山头,长短影片影视剧集各有千秋。过去受技术所限,要在街上以电话接收电影、影片需要耗用大量数据,但随网络技术进步,5G的高速上网普及后,影片串流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将要更上一层楼。

2006年Google收购Youtube,2010年Netflix开始涉足全球影视串流业务,2012年快手正式转型为短片平台,2016年另一短片平台抖音上市。(Netflix)

错过黄金十年 产业支援流于口号

然而不论在串流平台的创科发展上,抑或影视作品的制作支援上,政府过去多年的政策、资助都明显不足,也使得香港政府在全球串流热潮之中,白白失去将香港“推上国际”的机会。在串流平台的创科支援方面,政府在2017年提出循八大方向发展创科,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技人才、提供创投资金、提供科研基建、检视现行法例及法规、开放政府数据、由政府带头改变采购方法,以及加强科普教育。然而三年过去,“香港制造”的创科成绩难以令人满意,政府对于未来应循何种方向创新,至今仍由资助计划申请人所主导。

在影视作品上,政府自2006年的施政报告起,表示要支持文化及创意产业,成立电影发展区,不过及后支援仍相当有限。直至2018年,政府向电影发展基金注资10亿;2020年,政府因应疫情透过基金预留2.6亿。

如此金额对普遍市民当然庞大,但就每套电影的拍摄而言,每套电影分得资助也或许只有一二百万。例如早前在本港爆红的《幻爱》便是“电影发展基金电影制作资助计划”中获资助的电影之一,但其所得资助也只是120万元,仅占《幻爱》总成本600万港元的五分之一。香港电影人材有能力在有限资源之下拍摄出色作品,但在政府实质资助无力的情况下,本地作品要在全球串流平台上与其他国家的重本大作正面交锋,仍有相当难度。

早前在本港爆红的《幻爱》便是“电影发展基金电影制作资助计划”中获资助的电影之一,但其所得资助也只是120万元,仅占《幻爱》总成本600万港元的五分之一。(《幻爱》剧照)

乍听之下,或许以为要“香港制造”创出国际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但在上世纪下半叶,香港不少影视节目输出东南亚地区,艺人歌手红遍中港台,如今问题非不能而不为也。随着世界一直在变化及前进,香港若然未能跟上步伐,仍然只得数十年前的“老本”,又怎能在新媒体的世代突围而出?

近年流行的平台经济、串流平台,但香港至今仍只能为后起之秀的电视台而鼓掌,认为此乃给予传统龙头大台的挑战。本港创科均未见新犹,显然与政府的创科发展缺乏方向有关。其既无法造就本港串流平台把握商机,也无法造就作品登上国际,在全球新媒体的黄金十年中,近乎只有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