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与Uber可并存 关键在于“去剥削化”
港大经济及金融学院上周五(15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为本地经济建言。当中提及政府要改革行业的监管架构,并以网约车服务为例,建议补偿现存的士牌照持有人,换取他们同意竞争者进场,改革方向总体正确,但为什么要补偿的士牌持有人,却值得社会深思。
现时的士业环境不能达致共嬴,赢家只有少数车主,司机和乘客是输家。车主多年来透过购入牌照,减少牌照流通,而政府停止发新牌多年,又禁止私家车载客取酬。上述因素致牌照交易有价有市。即使新冠疫情导致的士牌价回落至2011年水平,但价格仍然高达450万至520万元,足以购买一个小型私楼单位。
司机绝大多数难以购牌,只能向车主租车,有时近半收入都花了在车租。司机为求赚取更多收入以抵销开支,容易挑选乘客、兜路、滥收车资等,惹起乘客不满。因此在牌照制度下,司机不但是输家,乘客利益也受连累。
牌照费或税收可转移车主
要撼动的士业既得利益,引入竞争者是一种做法。《绿皮书》倡议合法化网约车,同时补偿的士业界。其中一种做法是政府发牌给网约车平台,辖下的私家车合法载客取酬,平台要承诺提供一定服务次数,发牌收入可转移给现有的士牌主。另一种做法是规定网约车平台在每次车程抽税,税款拨归现有的士车主。
两个办法旨在减轻车主司机反弹,防止车主势力扩张,而政府亦不用斥资赔偿。在监管上,网约车应容许的士业界担当股东或取得部分所有权,减低对新科技的抗拒。另外,当政府向网约车平台收取营运牌照费,的士和网约车的营运势力可以拉近,竞争亦较公平。
改革的士业 萝卜配大棒
为了减低车主阻力,提出补偿无可厚非。然而,车牌持有人既然在剥削司机及间接损害乘客利益,此问题成因应该设法解决。例如政府可以在发牌给网约车的同时,以合理价格回购的士牌照,并设时限。政府日后重新发牌,对象只限于司机,牌照有限期而不可转卖,而且要遵守服务质素要求。数名司机可以合份持有一牌,但一人不可以持有多牌,以免生产工具再度被集中在少数人手上。
对于网约车,政府亦要订立服务条件,确保收费透明,保障司机和乘客安全,避免司机被平台压榨,亦避免的士和网约车服务过度重叠。
再者,政府可以借助引进网约车行业,吸引周边科技应用公司来港,刺激本地创科气氛。去年政府一项严重政策过失,就是对网约车立场不闻不问,以致亲手放走了Uber,提升科创城市形象的机会白白溜走。目前三输的局面最终可以变成司机、乘客和网约车平台共赢,甚至裨益创科业,只看政府是否愿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