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过渡房屋 政府可打荒废校舍主意?
运输及房屋局周二(13日)宣布,将邀请博爱医院在打鼓岭坪𪨶的“升平学校”兴建过渡房屋,并预计计划将提供711个单位。新增单位虽然释放出闲置土地,以纾缓房屋短缺的压力,但仍未能满足政府订立的住屋目标。中期而言,政府除了须加快脚步改建荒废校舍,亦要尽早探索将过渡房屋改建成安老院的可能性,以应对人口老化带来的挑战。
截至2020年6月底,本港约有15万5千多宗一般公屋申请,平均轮候时间为5.5年。面对如此巨大的房屋需求,现届政府在2017年开始推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房屋计划,而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港府亦订下2023年前提供1万个过渡房屋的目标,及后更向上修订至1万5千个单位。
不过政府能否完成这“三年计划”仍是疑问。据立法会的资料指出,截至本年3月,由不同非政府机构营运的过渡房屋单位仅有776个,即使连同“已公布的新建项目”、“整幢楼宇改建而成的项目”和“深入研议中项目”,其潜在供应量亦只有10,642个。虽然数字勉强凑够政府最初订立的目标,但工程延误、项目遭否决等因素,也会使未来三年的实际供应量大打折扣。更甚是,2019年公布的《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亦指,本港居住在木屋、寮屋和天台构筑物的环境欠佳地方的住户多达近12万户,足以反映单靠过渡房屋难以消化庞大的住屋需求。
过渡房屋始为下策
虽然是次选用坪𪨶废校可释放闲置土地,但计划过往涉及的选址亦不无争议。例如,港铁曾让房协以象征式费用,租借位于大埔港铁宿舍“策诚轩”部分单位,并改建作过渡房屋。但据双方协议,房协仅上址租用五年,日后或许交回港铁作为宿舍自用,故关爱基金拨出4,600万元复修支出时,亦有委员质疑是以公帑资助港铁复修物业。此外,过往亦有地产商宣布借出地皮后,被传媒质疑是藉公益口号,为其农地储备的发展铺路。故即使过渡房屋能解燃眉之急,政府亦要当心与地产商合作的观感。
因此,政府除了可仰赖地产商的“善意”,更可以善用因适龄学童减少而荒废的校舍。据规划署的统计,在目前234幅空置校舍用地中,只有43幅为全部或大部分私人拥有土地,其余则为政府土地或待交还给政府的私人土地,故政府未来亦要加快检视和审批空置校舍用地的改建计划,并可考虑将葵涌公立学校、油麻地贾梅士学校等邻近市区、社区配套齐备的地皮改建成过渡房屋。
但港府必须明白,过渡房屋只是应对房屋短缺的权宜之计,其终归还须兴建大量公营房屋来消化积累多年的住屋需求。长远而言,政府亦要跳出古板思维,解决社会的结构矛盾。由于过渡房屋并非永久用途,假以时日其功能不再时,政府亦要及早考虑原址未来的社会功能,如善用过渡房屋的空间布局、水电供应等,并将之改建成安老院,以满足人口老化带来的需求。虽然本港的房屋问题难以短期解决,但及早筹划才是深谋远虑的施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