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政府资助逾亿 只为市民带来超市百元抽奖?
政府的保就业计划不分行业向申请企业发放补助,意味反而受惠疫情生意增加的超级市场也可申请。政府要求惠康及百佳两间连锁超级市场,须在申请保就业计划同时回馈社会。百佳周一(12日)起开放给市民报名大抽奖,保就业计划的公帑不但似为企业宣传活动,“保就业计划”在保甚么,亦引来社会疑问。
取得资助逾亿的超市举办大抽奖,奖品总值近3200万,网页一开放登记便吸引近十万市民排队登入网站。如何申请抽奖、如何在一分钟内扫最贵货物,诸如此类话题亦自然成为市民焦点。然而超市活动奖品原是政府公帑,也就是纳税人的钱,政府的“保就业计划”是为协助企业支付员工的薪金,以保留可能会被遣散的雇员,现在看来可谓失去其应有原意,甚至显得不伦不类。
市民参与不等于凑效
不论是派发现金券,抑或是一分钟让市民扫货,这些方法既不保障就业,帮助市民纾困的实效亦相当有限。抽奖活动共设32万位得奖者,以开放登记当日共120万人参与计算,最后仍只有约四分一人有望中奖。疫情之下失业率上升,不少行业收入下降,对普遍市民而言,抽奖活动仅聊胜于无。
政府不能寄望大抽奖活动可以善民生,将保就业计划交由企业派出,亦只突显政府政策有如药石乱投,盲目将资助交到无需资助的企业手上。本来最需能帮助基层的方法,应是让货品减价,以低于过去均价的价钱,向市民卖出日常必需品。但政府表示不支持折扣方案,认为难以每日监察超市商品价格,而回馈方案所作折扣亦难以与超市的日常折扣区分。而自由市场之下,政府既无法控制商品价格,企业亦有空间“先加后减”制造减价假象。结果真正落到市民手上的,只有或有或无的抽奖机会。
超级市场拒绝承诺减价,惠康亦只是承诺300多款货品6个月内不加价,大部分抽奖市民所得也不过是100元正的现金券优惠。资助送到企业手上,对市民生活却帮助甚微。活动得到积极参与,可说是因为市民参加抽奖无需消费,亦无需提供太多个人资料,出于“悭得100得100”的心态,而非与计划能否改善市民生活有关。
本属政府责任 为何假手于人?
政府应该借此反思保就业计划效果,检讨资助的发放效率。资助发放者既为香港政府,超市抽奖计划亦得政府首肯,“保就业”药石乱投,香港政府难辞其咎。若政府打从开始便希望无需资助的企业将补贴派出,政府何不自行审批受资助企业,或透过失业援助,自行将资助送到市民手上?在疫情之下改善民生,保障市民可以有基本生活所需本属政府责任。香港政府如要切实帮助市民,又何必假手于人经过商家将公帑迂回派给市民,白送企业一个全港大宣传的黄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