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寄望企业纾解民困吗?
本地两大超级市场百佳及惠康疫市生意不跌反增,但仍获批政府“保就业”计划,政府要求两大超市要将计划款项回馈社会。周二(22日)两间超市分别公布方案,其中百佳的网上抽奖计划亦引起社会关注。政府一方面否决超市以全单折扣方式回馈市民,但消委会又建议超市依单据减价。官方当局与超级市场之间的拳来脚往,着实也令不少市民感到困惑。
虽然“保就业”计划的目标是“透过向雇主提供有时限的财政支援,协助他们支付员工的薪金,以保留可能会被遣散的雇员”,然而计划本身归根究柢也是防疫抗疫基金旗下项目,不应该违反基金当初“向受这次疫情重创或受防疫抗疫措施影响的企业及市民提供协助或援助”的目标。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屈臣氏集团首席营运总监倪文玲周三(23日)在电台节目上表示,企业曾向政府提议多个方案,包括以购物八折及赠送现金券予顾客等,向市民回馈保就业的一半资助金额,但政府解释因难以监管价格,方案最终不获政府接纳。百佳全单折扣方案亦遭否决,但百佳推出“抽奖”方案后,消委会又认为网上抽奖无法直接纾解民困,建议直接从收据扣减消费金额。从百佳的角度看来,企业要全力配合官方思路也不容易。
政府有责任确保公帑用得其所,疫情期间让生意无损的企业得到资助本已不妥。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为此护航时表示,为了简单快捷,因此对企业补贴难有太多画线。但从百佳的事例可见,企业收取资助后,政府根本无法确保资助可以重回市民手上。纵然百佳可以参考另一超市惠康的“冻价”方案——承诺未来6个月超过300款日常必需品不加价——相信也只是让本港货品未来的加幅减慢,距离纾解民困仍相去甚远。
政府既知道超级市场有能力减价回馈,同时又不愿在“保就业”计划内依行业划线,超级市场鲸吞巨额资助可谓“昨日的因,今日的果”。既然问题源于“保就业”划内药石乱投,政府便应重新反思补助对象不划线的币端,在资格审批上取回主导权,而非透过法定机构或其他途径在抽奖、折扣、现金券等细节形式上与商户“街市式讲价”,让发放资助的官方反而处于被动。
同心抗疫 各自为政
从百佳的事例看来,政府部门与法定机构之间的各自为政,更令人担忧官方对于如何援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及市民欠缺一套全盘规划。“保就业”计划秘书处自认无法监察所有货品价格,但消委会却认为可以直接从收据中扣减消费金额。政府认为应该以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让市民受惠,但又向无迫切需要的企业发放资助,再寄望对方能将补助转发市民。这种迂回曲折的思维无疑让市民失去信心。
既然政府预期拨款用于纾解民困,政府便应有的放矢,直接向受影响市民依行业或就业状况直接发放资助。本港最新失业率高达6.1%,不少员工虽有工作,但仍受到无薪假及“负钟”制的困扰,每月收入大受打击。本港第二期“保就业”计划申请雇主减少近一成,未来本港市民的就业状况更难言乐观。相信无论政府部门与法定机构如何各自为政,他们都应认清一个简单事实——香港社会一直有比超级市场更迫切的市民大众需要政府协助。